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

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

金匮要略》卷中: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

药方名称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

别名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卷中)、椒目丸(《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

处方防己椒目葶苈(熬)大黄各14克

制法上四味药,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攻逐水饮。主治水饮停积,走于肠道,漉漉有声,腹满便秘,口舌干燥,脉沉弦。现用于肝硬变腹水、肺原性心脏病、水肿及肾炎水肿属于实证者。

用法用量空腹时服1丸,日三服,渐稍增。口中有津液。

渴者,加芒消7克。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金匮》卷中: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

药方名称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

处方防己1两,椒目1两,葶苈1两(熬),大黄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间有水气,腹满,口舌干燥。

用法用量防己椒苈丸”、“防椒苈黄丸”。本方改为汤剂,名“防椒苈黄汤”(见《证治宝鉴》)、“防己椒苈汤”(见《中国医学大辞典》)。

渴者,加芒消半两。

各家论述1.《退思集类方歌注》:肺与大肠为表里,肠间水气不行于下,以致肺气胶郁于上而燥热之甚。用防己疗水气,椒目治腹满,葶苈泻气闭,大黄泻血闭,急决大肠之水以救肺金之膹郁,不治上而治下,故用丸剂也。

2.《中国医学大辞典》:此方以防己椒目导饮于前,大黄葶苈饮于后,前后分消,则腹满减而水饮行,脾气转而津液生矣。

摘录《金匮》卷中

猜你喜欢

  • 更生散

    《古今医鉴》卷十二:更生散药方名称更生散处方人参30克当归30克川芎15克荆芥穗9克干姜(炒黑)9克 熟地(姜汁炒)30克制法上药锉末。功能主治益气扶正,养血止血,治产后失血过多,或出血不止,眩晕目暗

  • 黄连茱萸散

    药方名称黄连茱萸散处方黄连(去须)1两,吴茱萸(拣去枝梗)半两,干姜2钱,巴豆(肥大者)1个(去皮)。制法上锉细,同炒至焦黄,去巴豆不用,外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伤乳食下泻。用法用量每服1钱,乳食前以陈

  • 露颧膏

    药方名称露颧膏处方酒甏头泥、芫荽子。功能主治小儿瘄疹,凡两颧不发者。用法用量上药用黄酒调为稀膏。涂于两颧。自能发出,俟发出即去之。摘录《温氏经验良方》

  • 利肾汤

    药方名称利肾汤处方泽泻1两半,生干地黄(焙)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槟榔(锉)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柴胡(去苗)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牛膝(酒浸,切,焙)1

  • 大青龙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大青龙汤药方名称大青龙汤处方麻黄(去节)、石膏,各三钱。杏仁(去皮尖)、甘草(炙)、桂枝,各一钱。大枣五个,生姜一钱半。功能主治治伤寒头痛发热,恶寒无汗,燥烦,六脉浮

  • 三石浸酒

    药方名称三石浸酒处方磁石250克白石英300克(细研)阳起石180克功能主治治肾气虚损。用法用量上药捣碎,以水淘清后,用生绢袋盛,用酒10升,浸经五日后,任意暖服。其酒旋取旋添。极妙。摘录《太平圣惠方

  • 白痧药

    《医方易简》卷四:白痧药药方名称白痧药处方蟾酥5钱,冰片5钱,牙消3钱,硼砂1钱5分,珍珠1钱5分,白檀香1钱5分,飞滑石7钱。制法上为极细末,用小瓶收贮。功能主治痧证。用法用量发痧时闻搐取嚏。摘录《

  • 加味玉泉散

    药方名称加味玉泉散处方石膏1两,青蒿5钱,香薷4钱,扁豆3钱,甘草1钱,侧柏叶4钱(炒),荷叶。功能主治伤暑吐血。用法用量方中荷叶用量原缺。摘录《医学集成》卷二

  • 沉香永寿丸

    药方名称沉香永寿丸处方莲肉1斤(先用酒浸1日后,装入雄猪肚内,缝合,将浸莲肉酒添水煮;猪肚大1个,小2个。取出晒干,肚不用),茅山苍术1斤(分作4份,1份酒浸,1份泔浸,1份盐水浸,1份醋浸;春秋5日

  • 加味苇茎汤

    药方名称加味苇茎汤处方生苡仁5钱,栝楼仁4钱,光桃仁1钱半,川贝母1钱半,甘草节1钱半,银花2钱,连翘2钱,制月石8分,陈芥菜卤2瓢(冲)。功能主治降气行血以宣肺痹,排脓去腐以清肺毒。主赤膈伤寒,毒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