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清脾汤

清脾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清脾汤

药方名称清脾汤

处方厚朴120克(姜制炒)乌梅(打,去仁)半夏(汤去滑)青皮良姜各60克草果(去皮)30克甘草(炙)15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温脾化痰。治疟疾,发作有时,先觉伸欠,乃作寒栗,鼓振颐颔,中外皆寒,腰背俱痛,寒战已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饮冷,或痰聚胸中,烦满欲呕;亦治胸膈痞闷,心腹胀满,噫气吞酸。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210毫升,去滓,未发前,并三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时果。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清脾汤

药方名称清脾汤

处方茯苓橘皮草果(去皮)白术各60克人参桂心白芷甘草(炙)川芎各30克半夏90克(洗七次)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脾经湿热,足寒胫热,腹胀满,烦扰不得卧,舌本强,体重,面黄,头痛,右胁胀痛,口唇干裂,寒热如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7片,紫苏3叶,煎至210毫升,去滓服。

欲通利,加大黄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

《重订严氏济生方》:清脾汤

药方名称清脾汤

别名清脾饮子(《保婴撮要》卷七)、清脾饮(《济阴纲目》卷九)。

处方青皮(去白)厚朴(姜制炒)白术草果柴胡(去芦)茯苓(去皮)半夏(汤泡七次)黄芩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药叹咀。

功能主治祛痰除湿,和胃截疟。治瘅疟,脉弦数,但热不寒,或热多寒少,膈满能食,口苦舌千,心烦口渴,小便黄赤,大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2~20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猜你喜欢

  • 痢疾导滞散

    药方名称痢疾导滞散处方川大黄3钱,广木香2钱,槟榔3钱,白芍4钱,白茯苓5钱,陈皮3钱,莱菔子4钱,车前子5钱。制法共为细末。功能主治腹痛下痢,里急后重。用法用量3岁以下每服5分。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

  • 人参木香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木香散药方名称人参木香散处方木香(不见火)、青皮(不去白),各三斤;姜黄、麦蘖(去土.炒),各五斤;甘草(炒)十一斤,蓬莪(刷洗)四斤,盐(炒)十一斤。炮制上为

  • 圣力散

    药方名称圣力散处方草乌头白及白蔹木鳖子(去皮)地龙金毛狗脊各7.5克麝香9克 黄丹少许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功能主治治疔疮。用法用量用针针到生肉痛者用药,黄水出为度。摘录《宜明论方》卷十五

  • 茴姜汤

    药方名称茴姜汤处方茴香2两半,青皮1两,良姜1两(酒浸,炒),天台乌药(泔浸1日夜,炒黄为度)。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男子、妇人一切心腹胀满,气滞走痛。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

  • 滚涎丸

    药方名称滚涎丸处方天南星(炮)半夏(慢火炮裂,生姜60克,取汁浸一宿,焙干)白僵蚕(炒,去丝嘴)各30克猪牙皂角7.5克(去皮、弦,炙黄色)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祛除风痰。治小

  • 四物济阴汤

    药方名称四物济阴汤处方川芎当归白芍熟地麦冬杜仲茯苓知母生甘草柴胡荆芥丹皮功能主治补血清热。治妇人脾虚,经行发热,潮热有时,或澘澘然汗出,四肢倦怠。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

  • 盐煎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盐煎散药方名称盐煎散处方草果仁(去皮.煨)、缩砂(去壳取仁)、槟榔(炮)、厚朴(去粗皮)、肉豆蔻(煨)、羌活(去芦)、苍术(米泔浸二宿)、陈皮(去白)、荜澄茄、枳壳

  • 参胡温胆汤

    《医学入门》卷四:参胡温胆汤药方名称参胡温胆汤处方陈皮1钱,半夏1钱,茯苓1钱,枳实1钱,人参1钱,竹茹8分,香附8分,麦门冬8分,柴胡8分,桔梗8分,甘草3分,生姜3片,大枣2个。功能主治心胆虚怯,

  • 大黄栀子汤

    药方名称大黄栀子汤处方生大黄1两,升麻半两,瞿麦1分,甘草1分,栀子7个。功能主治热病毒气入眼,赤痛生翳,不见光明者。用法用量水2升,煮至1升,去滓,作4次温服。以利为度。难利者,先煮诸药至1升半,乃

  • 桔梗前胡汤

    药方名称桔梗前胡汤处方桔梗1钱,前胡1钱5分,苏子1钱5分,赤芍1钱5分,桑白皮(蜜炙)1钱5分,陈皮1钱5分,杏仁3钱,姜汁炒竹茹1钱,生甘草5分。功能主治肺气闭塞闷咳。摘录《笔花医镜》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