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巴豆膏

巴豆膏

《圣惠》卷六十五:巴豆膏

药方名称巴豆膏

处方巴豆7粒(去皮,研),硫黄半两(细研),白矾半两(烧灰),芜芎半两,猪脂3两。

制法上为末,炼猪脂成油,入前药末调和令匀。

功能主治一切疥疮有虫,时作瘙痒。

用法用量每用莲子大,于手掌内搓涂之。

摘录《圣惠》卷六十五

普济方》卷三○八引《经验良方》:巴豆膏

药方名称巴豆膏

处方巴豆1粒(研烂),猪脂膏少许(一方用胭脂膏少许)。

功能主治蜈蚣及虫咬伤痛。

用法用量调涂疮口。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引《经验良方》

圣济总录》卷一四○:巴豆膏

药方名称巴豆膏

处方巴豆5粒(去壳,生研),蜣螂1枚(去足翅,生用)。

制法上药同研匀如膏。

功能主治箭镞入骨,不可拔,无计得出者。

用法用量用时丸如绿豆大,涂箭疮内。须臾痛定,微痒且忍之,待极痒不可忍,撼动箭镞即拔出。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

《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七:巴豆膏

药方名称巴豆膏

处方巴豆(去壳,炒焦)。

制法研如膏。

功能主治肉死涂之即腐,未死涂之生肌。主发背中央肉死,及恶疮、臁疮内有毒根,久不收敛者。

用法用量外涂。

摘录《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七

猜你喜欢

  • 生料五积散

    药方名称生料五积散处方白芷(七分)陈皮(一钱)厚朴(姜制.二分)桔梗(九分)枳壳(去穰.制炒.八分)川芎(八分)甘草(炙.六分)茯苓(八分)苍术(米泔浸.二钱)当归(八分)麻黄(一钱)肉桂(六分) 芍

  • 分金散

    药方名称分金散处方硼砂半钱,马牙消半钱,脑1字,麝1字,人参半两,甘草(炙)各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四时惊风。用法用量每服1字。惊风发动如羊眼,喉内无涎,添用脑、麝,冷水下1字。摘录《幼幼新书》卷

  • 苓桂参甘芍药附子汤

    药方名称苓桂参甘芍药附子汤处方人参1钱,甘草1钱,茯苓3钱,桂枝2钱,附子2钱,芍药2钱。功能主治腰痛、腹痛。用法用量流水煎半杯,温服。摘录《四圣悬枢》卷三

  • 酒蒸黄连丸

    《活人书》卷十八:酒蒸黄连丸药方名称酒蒸黄连丸别名酒煮黄连丸、酒连丸、黄龙丸、小黄龙丸、独连丸处方黄连4两(以无灰好酒浸面上约1寸,以重汤熬干)。制法上为细末,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膈热,解酒

  • 龟豕膏

    药方名称龟豕膏处方杀猪心内之血1两,龟版膏2两,五味子2钱(为末)。功能主治胃气盛而每次饮食之时,头项至面与颈脖之间大汗淋漓,身又无恙。用法用量先将龟版融化,后入猪心血,再入五味子末,调化膏,切片,含

  • 百药散

    药方名称百药散处方川百药煎不以多少(1半生用,1半炒令黄)。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脏毒下血不止。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食前温米饮调下。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三

  • 乌鸡煎圆

    药方名称乌鸡煎圆处方乌雄鸡一个,乌药、石床、牡丹皮、人参(去芦)、白术、黄蓍,各一两;苍术(米泔浸.切.焙)一两半,海桐皮、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白芍药、蓬莪、川乌(炮)、红花、陈皮,

  • 当归四逆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当归四逆汤药方名称当归四逆汤处方当归、桂枝、芍药、细辛,各二钱半。通草、甘草,各一钱半。功能主治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红枣一枚,煎至一钟,

  • 柴胡人参散

    药方名称柴胡人参散处方柴胡(去芦)、人参(去芦)、白术、白茯苓、青皮《去瓤》、桔梗(去芦)、麦门冬(去心)、川芎、白芍药、甘草(炙)、桑白皮、升麻各等分。功能主治肌热盗汗。用法用量上为末。每服1钱,水

  • 北亭丸

    《养老奉亲》:北亭丸药方名称北亭丸处方北亭2两(去除砂石),阿魏半两(同硇砂研令细,醋化,去砂石),川当归4两(净洗,去苗梢用),厚朴4两(去皮,姜汁炙令黄色),陈橘皮4两(去瓤用红),官桂4两(去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