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大补地黄丸

大补地黄丸

证治准绳·类方》卷一:大补地黄丸

药方名称大补地黄丸

处方黄柏(盐、酒炒)熟地黄(酒蒸)各120克当归(酒洗)山药枸杞子各90克知母(盐、酒炒)山茱萸白芍药各60克 生地黄75克肉苁蓉(酒浸)玄参各45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精血枯涸燥热。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空腹时用淡盐汤送下。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一

《准绳·类方》卷一:大补地黄丸

药方名称大补地黄丸

处方黄柏(盐酒炒)4两,熟地黄(酒蒸)4两,当归(酒洗)3两,山药3两,枸杞子(甘州佳)3两,知母(盐酒炒)2两,山茱萸肉2两,白芍药2两,生地黄2两5钱,肉苁蓉(酒浸)1两5钱,玄参1两5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精血枯涸,燥热。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空心淡盐汤送下。

摘录《准绳·类方》卷一

《叶氏女科》卷二:大补地黄丸

药方名称大补地黄丸

处方人参5钱,白术(蜜炙)5钱,当归5钱,茯苓3钱,熟地黄1两,杜仲(盐水炒)2钱,炮姜5分。

功能主治大补气血。主小产。

摘录《叶氏女科》卷二

猜你喜欢

  • 保生圆

    药方名称保生圆处方大麻仁(去皮)一两半,贝母、黄芩、大豆黄卷、粳米、甘草(微炙赤)、干姜(炮)、肉桂(去粗皮)、石斛(去根)、石膏(细研),各一两;当归(去芦.炒)半两,秦椒(微炒出汗)一两。炮制上为

  • 理中茯苓汤

    《圣济总录》卷一七五:理中茯苓汤药方名称理中茯苓汤处方赤茯苓1两(去黑皮),犀角1两(镑),赤石脂1两,黄连1两(去须),龙骨1两,厚朴1两(去粗皮,生姜汁炙),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焙),人参1两

  • 柏茶

    药方名称柏茶处方侧柏叶。功能主治止血滋阴。主血证。用法用量本方方名,《东医宝鉴》引作“侧柏汤”。摘录《医学入门》卷三

  • 加味三补丸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加味三补丸药方名称加味三补丸处方黄连、黄芩、黄柏、紫地丁、椿根皮。功能主治湿热赤白带。带下赤白相杂,质粘气秽,量多,绵绵不断,外阴湿痒,甚或肿痛,少腹坠胀而痛,小便赤涩,或频数

  • 桂枝石膏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桂枝石膏汤药方名称桂枝石膏汤处方桂枝15克石膏知母各45克 黄苇30克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疟无他证,隔日发,先寒后热,寒少热多者。用法用量分作三服。每服用水150毫升煎

  • 回阳丹

    《兰室秘藏》卷中:回阳丹药方名称回阳丹处方羌活全蝎升麻根甘松各0.6克草乌头水蛭(炒)各0.9克 大椒 山奈子荜茇枯矾各1.5克柴胡川乌各2.1克 炒黄盐(为必用之药,去之则无效)破故纸 蒜各3克虻虫

  • 白术茯苓丸

    《杨氏家藏方》卷六:白术茯苓丸药方名称白术茯苓丸处方白术6两,赤茯苓(去皮)2两,干姜(炮)2两,肉桂(去粗皮)2两,半夏(汤洗7次)2两,人参(去芦头)2两,枳实(去瓤,麸炒)2两,肉豆蔻(面裹煨香

  • 藿香脾饮

    药方名称藿香脾饮别名藿香扶脾饮处方厚朴1钱,炙草1钱,半夏1钱,藿叶1钱,陈皮2钱,木香5分,麦芽5分。功能主治腹胀渐至面,足肿及身。黄疸。用法用量藿香扶脾饮(《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六)。本方方名,原书

  • 白丁香丸

    《普济方》卷六十一:白丁香丸药方名称白丁香丸处方白丁香20个(家雀屎是也)。制法以沙糖如胡桃大1块,同滚研,分作3丸。功能主治咽喉双雕及单雕。用法用量每1丸,用薄绵子裹,令含在口内。即时遂愈,甚不过2

  • 补虚调中防风丸

    药方名称补虚调中防风丸处方防风3两,桂心3两,通草3两,茯神3两,远志3两,甘草3两,人参3两,麦门冬3两,白石英3两。制法上为末,白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脉虚,惊跳不定,乍来乍去,小肠腑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