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大半夏丸

大半夏丸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大半夏丸

药方名称大半夏丸

处方半夏4两(汤洗7遍,去滑,焙干,为末),生姜(细擦)3两,蜜3两,青州枣2两(别煮取肉,去皮核,同生姜、蜜入银石器内与半夏末和熬,令稀稠得所),木香半两,沉香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白术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干姜(炮)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肉豆蔻(去壳)半两,红豆蔻半两。

制法上13味,除前4味外为末,与半夏膏和匀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支饮,膈脘不利,咳嗽喘满。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煎干姜大枣汤送下。加至15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御药院方》卷五:大半夏丸

药方名称大半夏丸

处方半夏6两,桑白皮1两,生甘草1两,皂角(捶碎)6两,生姜(锉碎)6两,青皮2两,槟榔2两,木香2两,郁李仁(汤浸,去皮,别研)2两。

制法前5味,浆水5升,同煮令汁尽,取出半夏焙干为末,后4味与前半夏末拌匀,取生姜自然汁打白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痰顺气。主咳嗽。

用法用量方中青皮槟榔木香三味原脱,据《普济方》补。

摘录御药院方》卷五

《鸡峰》卷十八:大半夏丸

药方名称大半夏丸

处方半夏半斤,生姜半斤。

制法同研如泥,焙干为细末,用生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坠痰涎。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八

圣济总录》卷六十四:大半夏丸

药方名称大半夏丸

处方半夏2两(为末,生姜汁作饼,曝干),木香1钱,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钱,丁香1钱,人参3分,草豆蔻(去皮)3枚,槟榔(锉)3枚。

制法上为末,用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止逆温胃。主留饮,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生姜大枣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摄生众妙方》卷六:大半夏丸

药方名称大半夏丸

处方人参半两,白茯苓半两,薄荷叶半两,南星半两,寒水石1两,白矾1两,干姜1两,半夏1两,白蛤粉2两,藿香2钱5分。

功能主治化痰。主痰嗽。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蒸饼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40丸,白汤送下。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六

猜你喜欢

  • 玉屑无忧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玉屑无忧散药方名称玉屑无忧散处方玄参(去芦)、荆芥穗、滑石(研)、黄连(去毛)、缩砂(去壳)、白茯苓(炒令黄)、贯众(去芦)、甘草(炙)、山豆根,各一两;寒水石(研

  • 大沉香丸

    《普济方》卷二二五引《德生堂方》:大沉香丸药方名称大沉香丸处方沉香半两,木香半两,丁香半两,白檀香半两,胡桃仁(去皮)半两,枸杞子半两,大茴香半两,小茴香半两,破故纸(用羯羊番白肠1尺半,盛上项药在内

  • 鲮鲤甲骨贴熁膏

    药方名称鲮鲤甲骨贴熁膏处方鲮鲤甲(涂醋炙)90克 桂(去粗皮)当归(切,焙)各30克 面10克附子(生,去皮、脐)30克生姜汁 生地黄汁各适量制法上七味除汁外,捣细罗为数。功能主治接骨。治骨折。用法用

  • 厚朴饮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厚朴饮药方名称厚朴饮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生姜(切,焙)1两半,槟榔(锉)3枚,肉豆蔻(去壳,炮)1两,吴茱萸(洗,焙,微炒)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制

  • 荆防地黄汤

    药方名称荆防地黄汤处方荆芥1钱,熟地4钱,山药2钱,丹皮1钱,防风1钱,云苓1钱,山萸1钱,生甘草1钱。功能主治补血散毒。主小儿痘疮初起,血虚不易灌浆者。用法用量加生姜2大片为引,并加黄酒冲服3-4剂

  • 乘山丸

    药方名称乘山丸处方大嘴鸟(去嘴爪黑霜)、苦参、藜芦、木香、马钱、杨梅皮、黄柏(霜)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五疳。用法用量听用。摘录《续名家方选》

  • 全体神膏

    药方名称全体神膏处方当归60克 生地60克续断30克牛膝30克甘草15克地榆30克茜草30克小蓟30克木瓜30克杏仁9克人参30克 皂角6克川芎30克刘寄奴30克 桑木枝120克红花60克白术30克

  • 黑灵散

    《博济》卷四:黑灵散药方名称黑灵散处方穿山甲半个,黑鲤鱼皮半个,小儿发半两,皂荚(不蛀者)3钱。制法上药同入于瓷瓶子内,用盐泥固济,先用文武火烧,次用大火煅之令赤热,放冷,取出研细。功能主治妇人远年血

  • 卷疮散

    药方名称卷疮散处方松香1钱,水银2钱,硫黄2钱,枯矾2钱,樟脑2钱。制法松香、水银先研,再同余3味用麻油和为丸。功能主治疥疮。用法用量每取此丸,在脉上(扌衮)揩。凡一切痈痒诸疮自能痊愈。摘录《外科方外

  • 淋洗苦参汤

    药方名称淋洗苦参汤别名苦参汤处方苦参1两,防风2两,露蜂窝2两,甘草2两。制法上锉细。功能主治痈疮烂坏。用法用量苦参汤(《普济方》卷二八九)。摘录《圣惠》卷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