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雁肪

雁肪

《中药大辞典》:雁肪

药材名称雁肪

拼音Yàn Fánɡ

别名鹜肪(《本经》),雁膏(盂洗)。

出处《本经》

来源为鸭科动物白额雁等的脂肪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雁肉"条。

性味甘,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吴普本草》:"神农,岐伯、雷公:甘,无毒。"

③崔禹锡《食经》:"味甘,小冷。"

功能主治活血法风,清热解毒。治中风偏枯,手足拘挛;心胸结热,痞塞呕逆;疮痈、发脱不长。

①《本经》:"主风挛拘急偏枯,气不通利。"

②《别录》:"长毛发须眉。"

③崔禹锡《食经》:"主风热烦心,驻面色,理腰脚痿弱。"

④孟诜:"雁膏可合生发膏,仍治耳聋。"

⑤《日华子本草》:"脂和豆黄作丸,补劳瘦,肥白人。"

⑥《纲目》:"涂痈肿耳疳。又治结热胸痞呕吐。"

用法用量内服:熬油或煎汤。外用:涂敷。

复方①治风挛拘急,偏枯,血气不通利:雁肪四两。炼滤过,每日空心暖酒一杯,肪一匙头,饮之。(《食医心镜》)

②治结热澼,心下肿,胸中痞塞,呕逆不止:雁肪一具,甘草(炙)、当归、桂心、芍药、人参石膏各二两(碎),桃仁三十枚(去皮尖),大枣二十枚(擘),大黄二两。上十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雁肪,取汁一斗煮诸药,取五升,去滓分服。(《外台秘要方》雁肪汤)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雁肪

药材名称雁肪

拼音Yàn Fánɡ

英文名Wild goose fat

别名鹜肪、雁膏、雁脂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来源药材基源:为鸭科动物白额雁、鸿雁等的脂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nser albifrons(Scopoli)2.Anset cygnoides(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冬季捕捉,除去羽毛及内脏后,剥取脂肪,鲜用或炼油备用。

原形态1.白额雁,雄鸟体长约70cm,雌鸟较小。嘴扁平,被有软皮,肉色或玫瑰色,尖端具角质嘴甲,灰色或白色。虹膜棕色。嘴基和前额皆有白色横纹。头和颈、背部羽毛棕黑,羽缘灰白色。尾羽亦棕黑色,羽缘白色。胸、腹部棕灰色,布有不规则黑斑。幼鸟无此黑斑,嘴基亦无白纹。腿和脚橙黄色,有4趾,前3趾间具蹼,后1趾,前3趾间具蹼,后1趾小而不着地,蹼淡黄色;爪短而钝,白色或黑色。

2.鸿雁,雄鸟成体长约90cm,雌鸟较雄鸟为小,雌雄羽毛相似。嘴裂基部有2条黑褐色颚纹,颏及喉棕红。头顶至枕部为棕褐色,向后渐深。颈部除正中棕褐色外,余均白色。背肩、三级飞羽暗褐色,羽缘淡棕色;初级飞羽灰褐,端部转黑褐色;次级飞浓褐;翅上覆羽灰褐,羽缘棕白以至白色。下背和腰黑褐色。前颈下部和胸部均淡肉红色,向后渐淡至下腹转为纯白色。胁部暗褐,羽缘棕白。翅下覆羽及腋羽暗灰。尾羽暗褐色,尾上覆羽前褐后白,尾下覆羽和尾侧覆羽纯白。嘴黑色,雄雁的上嘴基部有一瘤状突。虹膜赤褐色或褐色,趾跖橙黄色,爪黑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栖息于旷野、湖泊、河川和沼泽地带,有时也可见于森林中在草原和茂密的芦苇间筑巢。以植物为主要食物,也吃少量贝类。每年4-5月产卵,每窝5-8枚,呈乳白色。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北部、内蒙古东部;东北南部、包头、阿尔泰山脉、黄河上游、河北、青岛;长江下游;福建、台湾。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心;肝;胃经

功能主治益气补虚;活血舒筋。主中风偏枯;手足拘挛;腰脚痿弱;耳聋;脱发;结热胸痞;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炼油,适量。外用:适量,涂敷。

复方①治风挛拘急、偏枯,血气不通利: 雁肪四两,炼滤过,每日空心暖酒一杯,肪一匙头,饮之。(《食医心镜》)②治结热BI,心下肿,胸中痞塞,呕逆不止: 雁肪一具,甘草(炙)、当归、桂心、芍药、人参石膏各二两(碎),桃仁三十枚(去皮尖),大枣二十枚(擘),大黄二两。上十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雁肪,取汁一斗煮诸药,取五升,去滓分服。(《外台秘要方》雁肪汤)

各家论述1.《本经》:主风挛拘急偏枯,气不通利。

2.《别录》:长毛发须眉。

3. 崔禹锡《食经》:主风热烦心,驻面色,理腰脚痿弱。

4. 孟诜:雁膏可含生发膏,仍治耳聋。

5.《日华子本草》:脂和豆黄作丸,补劳瘦,肥白人。

6.《纲目》:涂痈肿耳疳。又治结热胸痞呕吐。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豆腐泔水

    《中药大辞典》:豆腐泔水药材名称豆腐泔水拼音Dòu Fu Gān Shuǐ别名豆腐泔(《慈航活人书》)出处《随息居饮食谱》来源为压榨豆腐时沥下之淡乳白色水液。性味《纲目拾遗》:"性

  • 鹳肉

    《中药大辞典》:鹳肉药材名称鹳肉拼音Guàn Ròu出处《河北中医药集锦》来源为鹳科动物白鹳的肉。功能主治《河北中医药集锦》:"治干血痨,经血不来,身痛发烧,喘咳。捞鱼鹳

  • 尖顶地星

    药材名称尖顶地星别名地星、土星菌、马勃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灰包目地星科尖顶地星Geastrum triplex (Jungh.) Fisch.,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夏秋雨后,生于林内地上。分布于吉林、

  • 白透骨消

    药材名称白透骨消拼音Bái Tòu Gǔ Xiāo英文名White Ground Ivy别名透骨消、连钱草、活血丹、见肿消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杆物白透滑消的全草。拉丁植物动

  • 水榕木根

    药材名称水榕木根拼音Shuǐ Rónɡ Mù Gēn英文名bullock Syzygium别名黑嘴蒲桃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黑嘴蒲桃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zy

  • 白苏梗

    《中药大辞典》:白苏梗药材名称白苏梗拼音Bái Sū Gěnɡ出处《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白苏的茎。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老茎,除去果实及枝叶,晒干。生境分部产江苏、安徽、四川、

  • 鹅脚木叶

    药材名称鹅脚木叶拼音é Jiǎo Mù Yè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白花菜科植物鱼木的叶。秋季采收,晒干。原形态鱼木,又名:虎王、龙头花、鹅脚木、树头菜、鸡爪菜。落叶无

  • 白芍

    《中国药典》:白芍药材名称白芍拼音Bái Sháo英文名RADIX PAEONIAE ALBA别名芍药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的干

  • 枇杷叶露

    《中药大辞典》:枇杷叶露药材名称枇杷叶露拼音Pí Pá Yè Lù别名枇杷露(《生草药性备要》)。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叶的蒸馏液。性味①《生草药

  • 美丽鳞毛蕨

    药材名称美丽鳞毛蕨拼音Měi Lì Lín Máo Jué别名花叶狗牙七、金毛狗脊来源蕨类鳞毛蕨科美丽鳞毛蕨Dryopteris laeta (Kom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