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郁金香

郁金香

《中药大辞典》:郁金香

药材名称郁金香

拼音Yù Jīn Xiānɡ

别名郁香(《太平御览》),红蓝花、紫述香(《纲目》)。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百合科植物郁金香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鳞茎卵圆形,长约2厘米,外被淡黄色纤维状皮膜。叶基出;3~4片,带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0~21厘米,宽1~6.5厘米。花葶长35~55厘米;花单生,直立,长5~7.5厘米;花瓣6片,倒卵形,鲜黄色或紫红色,具黄色条纹和斑点:雄蕊6,离生,花药长0.7~1.3厘米,基部着生,花丝基部宽阔;雌蕊长1.7~2.5厘米,花柱3裂至基部,反卷。蒴果,3室,室背开裂。种子多数,扁平。花期4月下旬。

本植物的鳞茎及根(郁金香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原产欧洲。我国各地庭园中多有栽培。

化学成分花含矢车菊双甙、水杨酸、精氨酸。雌蕊、茎和叶含有抗菌效果的郁金香甙A、郁金香甙B和少量的郁金香甙C,郁金香甙A和B于放置后可部分地转化为无活性的6-郁金香甙A和6-郁金香甙B。芽含赤霉素A1。

药理作用曾有报导,花和叶中含一种有毒生物碱,其生理作用类似西发丁碱。郁金香甙A、B、C对枯草杆菌有抑制作用。郁金香汁通过阳离子及阴离子交换树脂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仍有抗菌作用。茎和叶的酒精提取液,对Bacillus cereus mycoides有抗菌作用,其活性成分中含多种氨基酸。

性味①《本草拾遗》:"味苦,平,无毒。"

②《开宝本草》:"味苦,温,无毒。"

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主一切臭,除心腹间恶气鬼疰,入诸香药用之。"

②《开宝本草》:"丰蛊野诸毒,心气鬼疰,鸦鹘等臭。"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郁金香

药材名称郁金香

拼音Yù Jīn Xiānɡ

英文名Flower of Common Tulip, Flower of Late Tulip

别名郁香、红蓝花、紫述香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郁金香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ulipa gesneriana L.

采收和储藏:春季开花期采花,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郁金香,多年生草本。鳞茎卵形,直径约2cm,外层皮纸质,内面顶端和基部有少数伏毛。叶3-5枚,条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花单朵顶生,大型而艳丽,无苞片;花被片6,离生,易脱落,外轮披针形至椭圆形,内轮倒卵形,长5-7cm,宽2-4cm,红色或杂有白色和黄色,有时为白色或黄色;雄蕊6,等长,花丝无毛;子房长圆形,3室,无花柱,柱头增大呈鸡冠状。蒴果室背开裂。种子多数,扁平。花期4-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我国引种栽培。

资源分布:原产欧洲。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阳、好肥、耐寒,球根能耐-35度低温。最佳生长温度为15-18度,生根需5度以上,花芽分化适温17-23度,在25度时,分化抑制进入休眠。鳞茎寿命只有1年,开花后分生出新球和子球后就干枯消失。鳞茎秋季生根,冬季长叶,春季开花。对土壤要求极为严格,要求疏松肥沃、排水又好的砂质壤土。 栽培技术 以鳞茎繁殖为主,可在9-10月上盆或地栽,成熟鳞茎栽植的行株距各为15-25cm,深度约10cm,栽植过浅,则更新鳞茎将呈滴管状下移至适当深度形成,消耗了养分,使新球变小。 田间管理 栽种时基肥一定要施足,到冬季再追肥1次,至春季开花前,再追施料1次。通过这样管养,多数能届时开花。开花后,追施肥料1次,其目的是给母球分裂出来的子球和新球增加营养,使之膨大。入夏时将已膨大的子球和新球挖出阴干贮藏,到9-10月间重新种或上盆。育种的如需要也可用种子繁殖。

化学成分花粉含正-二十七烷(n-heptacosane),异-二十七烷(iso-heptacosane)。 花被含异牡荆素(isovitexin),槲皮素-3-葡萄甙(quercetin-3-glucoside),槲皮素-3-O-β-D-龙胆二糖甙-7-O-β-葡萄糖醛酸甙(quercetin-3-O-β-gentiobioside-7-O-β-glucuronide),槲皮素-3-O-β-芸香糖甙-7-O-β-葡萄糖醛酸甙(quercetin-3-O-β-rutinoside-7-O-β-glucuronide),槲皮素-3-O-β-葡萄糖甙-7-O-β-葡萄糖醛酸甙(quercetin-3-O-β-glucoside-7-O-β-glucuronide),山柰酚-3-葡萄糖甙(kaempferol-3-glucoside),山柰酚-3-O-β-龙胆二糖甙-7-O-β-葡萄糖醛酸甙(kaempferol-3-O-β-gentiobioside-7-O-β-glucuronide),山柰酚-3-O-β-芸香糖甙-7-O-β-葡萄糖醛酸甙(kaempferol-3-O-β-rutinoside-7-O-β-glucuronide),山柰酚-3-O-β-葡萄糖甙-7-O-β-葡萄糖醛酸甙(kaempferol-3-O-β-glucoside-7-O-β-glucuronide)。 花含赤霉素(gibberellin)A5、A9和A13,水杨酸。 根茎含4-乙基谷氨酸(4-ethylglutamic acid),4-亚乙基谷氨酸(4-ethylideneglutamic acid),4-乙基-4-羟谷氨酸(4-ethyl-4-hydroxyglutamic acid),4-甲基谷氨酸(4-methylglutamic acid),4-亚甲基谷氨酸(4-methylene-glutamic acid),4-羟甲基谷氨酸(4-hydroxymethylglutamic acid),4-羟基-4-甲基谷氨酸(4-hydroxy-4-methylglutamic acid);脂肪酸(fatty acids):主要是十八碳二烯酸(octadecadienoic acid);甾醇类(sterols):主要有谷甾醇(sitosterol)和菜油甾醇(campesterol);还含有葡萄糖(glucose),蔗糖(sucrose),果糖(fructose),淀粉(starch),寡果聚糖(oligofructan),细胞色素(cytochrome)P450;凝聚素(agglutinin)等。 叶含郁金香甙(tuliposide)A-C,10-二十九烷醇(10-nonacosanol)等。 另外还含止杈酸甲酯(abscisic acid Me ester)等。

药理作用曾有报导,花和叶中含一种有毒生物碱,其生理作用类似西发丁碱(Veratrine)郁金香甙ABC对枯草杆菌有抑制作用。郁金香汁通过阳离了及阴离子交换树脂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仍有抗菌作用。茎和叶的酒精提取液,对Bacillus cereus mycoides 有抗菌作用,其活性成分中含有多种氨基酸。

性味苦;辛;平

功能主治化湿辟秽。主脾胃湿浊;胸脘满闷;呕逆腹痛;口臭苔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g。外用:适量,泡水漱口。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尖耳贯众

    药材名称尖耳贯众拼音Jiān ěr Guàn Zhònɡ别名贯众、大叶兰芝、大叶鲁基(《江西草药》),牛尾贯众(《贵州草药》)。出处《江西草药》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尖耳贯众的根茎。全

  • 大发汗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发汗药材名称大发汗拼音Dà Fā Hàn别名白花藤、大毛豆、断肠叶来源为豆科崖豆藤属植物滇桂崖豆藤Millettia bonatiana Pamp.,以根和藤入药。夏、秋采挖,洗

  • 鸡肫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肫草药材名称鸡肫草拼音Jī Zhūn Cǎo别名白侧耳根、水侧耳根、金钱七、铜钱草来源为虎耳科梅花草属植物鸡眼梅花草Parnassia wightiana Wall.以全草入药。

  • 剑叶紫金牛

    药材名称剑叶紫金牛拼音Jiàn Yè Zǐ Jīn Niú别名开喉箭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剑叶紫金牛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sia ensifolia Walker采收和储藏:夏、秋季

  • 辣椒头

    《中药大辞典》:辣椒头药材名称辣椒头拼音Là Jiāo Tóu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茄科植物辣椒的根。功能主治治手足无力,肾囊肿胀。复方①治手足无力,有如瘫痪:辣椒头二个,鸡脚十

  • 椿白皮

    《中药大辞典》:椿白皮药材名称椿白皮拼音Chūn Bái Pí别名香椿皮(《经验方》),春颠皮(《分类草药性》)。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楝科植物香椿树皮或根皮的韧皮部。全年均可采收

  • 大粘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粘药药材名称大粘药拼音Dà Nián Yào别名土升麻、大榄、红雾水葛、青白麻叶、籽藤来源荨麻科大粘药Pouzolzia sanguinea (Bl

  • 蜘蛛

    《全国中草药汇编》:蜘蛛药材名称蜘蛛拼音Zhī Zhū别名圆蛛、大腹圆网蛛、檐蛛、癞癞蛛、到麻[蒙名]来源节肢动物门蛛形纲圆蛛科大腹圆网蛛Aranea ventricosa (L. Koch);A.

  • 龙齿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齿药材名称龙齿拼音Lónɡ Chǐ来源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牙齿化石。性状呈完整的齿状或破碎成不规则的块状。主要为犬齿及臼齿。犬齿呈圆锥形,先端弯而尖

  • 白芍

    《中国药典》:白芍药材名称白芍拼音Bái Sháo英文名RADIX PAEONIAE ALBA别名芍药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的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