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苦瓜子

苦瓜子

《中药大辞典》:苦瓜子

药材名称苦瓜子

拼音Kǔ Guā Zǐ

出处《纲目》

来源葫芦科植物苦瓜种子

化学成分含水分8.6%,灰分21.8%,纤维19.5%,碳水化物16.4%,脂肪油31.0%。油中含丁酸1.8%,棕榈酸2.8%,硬脂酸21.7%,油酸30.0%,α-桐酸43.7%。尚含苦瓜素、蛋白质。

性味《纲目》:"苦甘,无毒。"

功能主治①《纲目》:"益气壮阳。"

②《本草求原》:"解误食疗牛中毒,擂水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苦瓜子

药材名称苦瓜子

拼音Kǔ Guā Zǐ

英文名Seed of Balsampear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mordica charantia L.

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成熟果实,剖开,收取种子,洗净,晒干。

原形态苦瓜,一年生攀援草本,多分枝,有细柔毛,卷须不分枝。叶大,肾状圆形,长宽各约5-12cm,通常5-7深裂,裂片卵状椭圆形,基部收缩,边缘具波状齿,两面近于光滑或有毛;叶柄长3-6cm。花雌雄同株。雄花单生,有柄,长5-15cm,中部或基部有苞片,苞片肾状圆心形,宽5-15mm,全缘;萼钟形,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先端短尖,长4-6mm;花冠黄色,5裂,裂片卵状椭圆形,长1.5-2cm,先端钝圆或微凹;雄蕊3,贴生于萼筒喉部。雌花单生,有柄,长5-10cm,基部有苞片;子房纺锤形,具刺瘤,先端有喙,花柱细长,柱头3枚,胚珠多数。果实长椭圆形,卵形或两端均狭窄,长8-30cm,全体具钝圆不整齐的瘤状突起,成熟时橘黄色,自顶端3瓣开裂。种子椭圆形,扁平,长10-15mm,两端均具角状齿,两面均有凹凸不平的条纹,包于红色肉质的假种皮内。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广泛栽培于世界热带到温带温地区。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化学成分从种子中分到巢菜碱甙(vicine),海藻糖(my-cose),24β-已基-5α-胆甾-7,反式22E,25(27)-三烯-3β-羟基-3-O-β-D-吡喃葡萄糖甙[3-O-β-D-glucopyranosyl-24β-ethyl-5α-chole-sta-7,trans-22E,25(27)-trien-3β-ol],苦瓜子甙(momorcharaside)A、B[1]。从种仁中得到核糖体失活蛋白α-和β-苦瓜素(momor-charin)[2]。

性味味苦;甘;性温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主肾阳不足;小便频数;遗尿;遗精;阳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1.《本草纲目》:益气壮阳。

2.《本草求原》:解误食疔牛中毒,擂水灌。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桃儿七果

    药材名称桃儿七果拼音Táo ér Qī Guǒ别名墨地、八月瓜、鸡嗉台果。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Royle)Ying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

  • 黑珠芽薯蓣

    药材名称黑珠芽薯蓣拼音Hēi Zhū Yá Shǔ Yù别名野胭脂、毛狗卵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黑珠芽薯蓣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melanophyma Pramet Bu

  • 鳝鱼头

    《中药大辞典》:鳝鱼头药材名称鳝鱼头拼音Shàn Yú Tóu出处《别录》来源为鳝科动物黄鳝的头。性味《纲目》:"甘,平,无毒。"功能主治①《别录》:

  • 石羊菜

    药材名称石羊菜拼音Shí Yánɡ Cài别名下山连、连甲棒、假榄角(《广西药植名录》),石骨丹(《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石羊草(《广西植物名录》)。出处《广西药植名录》

  • 光明盐

    《中药大辞典》:光明盐药材名称光明盐拼音Guānɡ Mínɡ Yán别名石盐(《唐本草》),圣石(《蜀本草》),水晶盐(《纲目》)。出处《唐本草》来源为天然的食盐结晶。全年可采,采

  • 大戟

    《中药大辞典》:大戟药材名称大戟拼音Dà Jǐ别名下马仙(《纲目》)出处《本经》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大戟或茜草科植物红芽大戟的根。春季未发芽前,或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晒干。原

  • 熊脂

    《中药大辞典》:熊脂药材名称熊脂拼音Xiónɡ Zhī别名熊白(陶弘景),熊恤(《洞天奥旨》)。出处《本经》来源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脂肪油。以秋末冬初猎取者脂肪最为肥满。取出脂肪,熬炼去滓

  • 大红青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红青菜药材名称大红青菜别名野青菜、天青地红来源菊科千里光属植物菊状千里光Senecio chrysanthemoides DC.,以全草及根入药。6~8月采集全草,晒干;8~9月

  • 黑果拨毒散

    药材名称黑果拨毒散拼音Hēi Guǒ Bō Dú Sàn英文名Blackfruit Knotweed出处始载于《云南种子植物名录》。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德氏蓼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

  • 埃蕾

    《中药大辞典》:埃蕾药材名称埃蕾拼音āi Lěi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龙胆科植物百金花的带花全草。开花时采集,晒干。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茎四棱形,有分枝。叶对生,无柄,披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