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红楠皮

红楠皮

《中药大辞典》:红楠皮

药材名称红楠皮

拼音Hónɡ Nán Pí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为樟科植物红楠根皮树皮

原形态红楠,又名:猪脚楠、楠仔木、楠柴、白漆柴,乌樟、钓樟。

常绿乔木,高达16米。初时树皮灰白色,平滑,渐变为棕灰色;侧枝粗壮,小枝无毛。叶互生,革质,倒卵形或椭圆形,长6~10厘米,宽2~4厘米,先端尾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无毛;叶柄长1~2厘米,常红色。圆锥花序腋生,具长总花梗;花被片6,狭长圆形,长5~7毫米;能育雄蕊9,花药4室,第三轮雄蕊的花药外向瓣裂。浆果球形,熟时蓝黑色,直径约10毫米,基部具外反的宿存花被。花期5~6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温暖地区的山地杂林中。分布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湖南、广东、广西、山东、福建、台湾等地。

化学成分树皮含鞣质0.48%,树脂12.38%,橡胶0.688%,多量粘液质。根含苄基异喹啉生物碱:N-去甲亚姜罂粟碱和牛心果碱。心材含廿四烷酸、槲皮素,dl-儿茶精等。心材可作驱蚊香原料。叶含粘液质是多糖和蛋白质的复合物,其粘多糖部分的组成成分是阿拉伯糖、木糖、鼠李糖、半乳糖、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叶和小枝含肉豆蔻酸等。

功能主治《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扭挫伤筋,根或树皮加食盐捣烂敷;治吐泻不止,树皮煎水服;治转筋足肿,树皮煎汤熏冼。"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红楠皮

药材名称红楠皮

拼音Hónɡ Nán Pí

英文名Root-bark of Red Nanmu,Red Nanmu, Common Machilus, Thunberg Namu

出处出自《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红楠的根皮、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chilus thunbergii Sieb. Et Zucc.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剥取根皮或树皮,刮去栓皮,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红楠,常绿乔木,高达16m。初时树皮灰白色,平滑,渐变为棕灰色;侧枝粗壮,小枝无毛。叶互生,革质,倒卵形或椭圆形,长6-10cm,宽2-4cm,先端尾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无毛;叶柄长1-2cm,常红色。圆锥花序腋生,具长总花梗;花被片6,狭长圆形,长5-7mm;能育雄蕊9,花药4室,第三轮雄蕊的花药外向瓣裂。浆果球形,熟时蓝黑色,直径约10mm,基部具外反的宿存花被。花期5-6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长于山地阔叶混交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树皮含鞣质0.48%,树脂12.38%,橡胶0.688%,多量粘液质。根含苄基异喹啉生物碱:N-去甲亚姜罂粟碱(N-Norarmepavine)和牛心果碱(Reticuline)。心材含廿四烷酸(Lignoceric acid)、槲皮素、dl-儿茶精(dl-Catechol)等。叶含粘液质是多糖和蛋白质的复合物,其粘多糖部分的组成成分是阿拉伯糖、木糖、鼠李糖、半乳糖、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叶和小枝含肉豆蔻酸等。

性味辛;苦;温

归经脾;肝;胃经

功能主治温中顺气;舒经活血;消肿止痛。主呕吐腹泻;小儿吐乳;胃呆食少;扭挫伤;转筋;足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

注意孕妇禁服

各家论述《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扭挫伤筋,根或树皮加食盐捣烂敷;治吐泻不止,树皮煎水服;治转筋足肿,树皮煎汤熏洗。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海桑

    药材名称海桑拼音Hǎi Sānɡ来源药材基源:为海桑科植物海桑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nneratia caseolaris(L.)Engl.[Rhi-zophora caseolaris L

  • 罗望子

    药材名称罗望子拼音Luó Wànɡ Zǐ别名酸角、酸豆、罗晃子、通血图来源豆科罗望子属植物罗望子Tamarindus indica L.,以果实入药。春季采,除去种子,晒干。性味甘

  • 河乌

    药材名称河乌拼音Hé Wū英文名Dipper, Ouzel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河乌科动物河乌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clus cinclus (Linnaeus)采收

  • 女贞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女贞子药材名称女贞子拼音Nǚ Zhēn Zǐ英文名FRUCTUS LIGUSTRI LUCIDI别名爆格蚤、冬青子[河北、江苏、福建、广西、云南]来源本品为木犀科植物女贞Ligus

  • 梗花雀梅藤

    药材名称梗花雀梅藤拼音Gěnɡ Huā Què Méi Ténɡ英文名twig and leaf of Henry Sageretia别名红藤、皱锦藤、柄花雀梅藤。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

  • 《中药大辞典》:蚶药材名称蚶拼音Hān别名魁陆(《尔雅》),魁蛤、复累、瓦屋子(《说文》),蚶子(《岭表录异》),伏老(《本草图经》),血蚶、毛蛤(《山东中药》)。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蚶科动物魁蚶、

  • 水苋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苋菜药材名称水苋菜拼音Shuǐ Xiàn Cài别名水马桑、水豆瓣、肉矮陀陀来源千屈菜科节节草属植物圆叶节节菜Rotala rotundifola (Buch

  • 豺皮樟根

    药材名称豺皮樟根拼音Chái Pí Zhānɡ Gēn出处《泉州本草》来源为樟科植物扬子黄肉楠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扬子黄肉楠,又名:白柴、香叶子、剥皮枫、花壳柴、过山香、山肉桂。

  • 高寒露珠草

    药材名称高寒露珠草拼音Gāo Hán Lù Zhū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高寒露珠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rcaea alpina L.[C.alpina L.var.imaic

  • 紫背天葵草

    药材名称紫背天葵草拼音Zǐ Bèi Tiān Kuí Cǎo别名紫背鹿含草(《滇南本草》),紫背鹿衔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反背红、草本反背虹,天青地红、老母猪花头、反背绿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