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小团叶根

小团叶根

药材名称小团叶根

拼音Xiǎo Tuán Yè Gēn

别名猴子烟袋花、小团叶、羊角藤

来源药材基源:为旋花科植物大叶银背藤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gyreia wallichii Choisy [Con-volvulus erythrocarpus Wall.]

采收和储藏:全年或秋、冬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大叶银背藤,木质藤本。茎圆柱形,幼枝密被绒毛,老枝被短绒毛。单叶互生;叶柄长5-13cm,被短绒毛;叶片卵形或宽心形,长10-25m,宽6-20cm,先端锐尖,基部心形,叶面无毛或散生伏毛,多皱纹,背面密被淡黄褐色绒毛;侧脉10-15对,至边缘弧形弯曲。花序腋生,多花密集成头状;总花梗极短,最长达2.5cm;苞片大,宿存;花两性;萼片5,长椭圆形,外面被淡黄色长柔毛;花冠管状漏斗形,白色、粉红色,稀紫色,瓣中带外面被白色长柔毛,冠檐近全缘或浅裂:雄蕊及花柱内藏;花丝着生于距花冠基部9mm处,基部扩大,密被长柔毛,花药长圆形;子房无毛,柱头之裂,头状。果圆球形,直径8-9mm,红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50-1460m的混交林及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四川等地。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乳腺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莴苣子

    《中药大辞典》:莴苣子药材名称莴苣子拼音Wō Jù Zǐ别名苣蕂子(《河北药材》),白苣子(《山西中药志》)。出处《纲目》来源为菊科植物莴苣的种子。秋季果实成熟后,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打下种

  • 粳谷奴

    《全国中草药汇编》:粳谷奴药材名称粳谷奴拼音Jīnɡ Gǔ Nú别名稻曲菌、丰年谷、丰年穗、稻绿核、粳稻、谷奴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肉座目麦角科粳谷奴Ustilaginoides virens

  • 酸猴儿

    药材名称酸猴儿拼音Suān Hóu ér英文名Faber Fordiophyton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异药花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ordiophyton fa

  • 麝肉

    药材名称麝肉拼音Shè Ròu英文名Musk deer出处出自《食疗本草》。来源药材基源:为鹿科动物原麝等同属多种动物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schus moschiferus Linnaeus

  • 枕材

    药材名称枕材拼音Zhěn Cái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樟科植物大叶钓樟的木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钓樟根皮"条。化学成分干、枝含挥发油,其中含50%萜烯,22.2%醇类。萜

  • 蓖麻蚕

    药材名称蓖麻蚕拼音Bì Má Cán别名木薯蚕来源药材基源:为天蚕蛾科动物蓖麻蚕的幼虫或茧。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Donovan)采收和储藏:将幼虫置

  • 耳水苋

    《全国中草药汇编》:耳水苋药材名称耳水苋别名水旱莲来源千屈菜科耳水苋Ammannia auriculata Willd.,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长江流域各地。功能主治治急、慢性膀胱炎,白带过多。用法用量

  • 母菊

    《中药大辞典》:母菊药材名称母菊拼音Mǔ Jú别名欧药菊、洋甘菊(《湖南药物志》)。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菊科植物母菊的花或全草。5~7月采取花朵或全草,晒干备用。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

  • 常春卫矛

    药材名称常春卫矛拼音Chánɡ Chūn Wèi Máo英文名Hedera Spindle-tree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常春卫矛的根、树皮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

  • 水案板

    《中药大辞典》:水案板药材名称水案板拼音Shuǐ àn Bǎn别名扫尔得木(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眼子菜科植物浮叶眼子菜的全草。8~10月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匍匐,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