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乌骨麻

乌骨麻

药材名称乌骨麻

拼音Wū Gǔ Má

别名接骨草、白龙骨、史氏赤车使者、冷坑青、痱痒草、猢狲接竹、血和山、冷坑兰、赤车使者、史氏楼梯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庐山楼梯草的根茎及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tostema stewardii Mer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50cm。茎斜生,有短伏毛或无毛,常具球形或卵球形珠芽。叶互生;无柄;托叶钻状三角形;叶片斜椭圆形或斜的狭倒卵形,长5-14cm,宽2.5-6cm,先端尖,带尾状,基部在狭的一侧楔形,边缘通常在中部以上有牙齿,宽的一侧圆形,边缘在基部之上生牙齿,两面最初疏生短柔毛,钟乳体细小不明显。花单性,雌雄异株;雌雄花在叶腋簇生成球形的花序,雄花序托近圆形,直径达1cm,有短柄;雄花直径约2.5mm,花被片5,船形,长约2mm,有短角,雄蕊5;雌花序托通常无柄,较雄的为小;苞片狭椭圆形,有纤毛。瘦果狭卵形较小。花期5-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阴湿的山麓林下沟边及杂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贵州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多分支,长3-10cm。表面淡紫红色,有结节,并有多数须根痕。断面暗紫红色,具6-7个维管束。气微,味辛而苦,有毒。

性味苦;辛;性温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解毒消肿;止咳。主跌打扭伤;骨折;闭经;风湿痹痛;痄腮;带状疱疹;疮肿;毒蛇咬伤;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品10-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粉叶地锦

    《中药大辞典》:粉叶地锦药材名称粉叶地锦拼音Fěn Yè Dì Jǐn别名细母猪藤(《贵州药植目录》)。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葡萄科植物粉叶爬山虎的根或藤茎。根,夏、秋采。

  • 花苜蓿

    《全国中草药汇编》:花苜蓿药材名称花苜蓿拼音Huā Mù Xu别名扁豆子、苜蓿草、野苜蓿来源豆科花苜蓿Trigonella ruthenica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内蒙古、

  • 翻背白草

    药材名称翻背白草别名白头翁来源蔷薇科翻背白草Potentilla turfosa Hand.-Mazz.,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贵州、云南。性味涩,凉。功能主治利湿,解毒,镇痛。主治痢疾,风湿痛。外用治

  • 老枪谷叶

    药材名称老枪谷叶拼音Lǎo Qiānɡ Gǔ Yè别名尾穗苋叶来源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尾穗苋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aranthus caudatus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

  • 海南砂仁

    药材名称海南砂仁拼音Hǎi Nán Shā Rén英文名Fructus Amomi Longiligularis别名海南壳砂仁、壳砂来源为姜科植物海南砂仁Amomum longil

  • 荚囊蕨

    药材名称荚囊蕨拼音Jiá Nánɡ Jué英文名Ivorywhite Sreuthiopteris别名篦子草、天鹅抱蛋、锯草、梳子草、铁蕨萁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乌毛蕨科植物

  • 鲳鱼

    《中药大辞典》:鲳鱼药材名称鲳鱼拼音Chānɡ Yú别名鮀鱼(《临海异物志》),昌侯龟、昌鼠(《本草拾遗》),狗瞌睡鱼(《岭表录异》),鲳鳊(《医林纂要》),镜鱼、平鱼(《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

  • 油渣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油渣果药材名称油渣果别名油瓜、猪油果、野面瓜、猴子面瓜果来源葫芦科油渣果Hodgsonia macrocarpa (Blume) Cogn.,以种仁、根入药。生境分部广西、云南。性

  • 小血光藤

    《中药大辞典》:小血光藤药材名称小血光藤拼音Xiǎo Xuè Guānɡ Ténɡ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马钱科植物狭叶蓬莱葛的藤茎。原形态攀援状大灌木。叶对生,披针形至椭圆形,长

  • 三叶木蓝

    《全国中草药汇编》:三叶木蓝药材名称三叶木蓝别名地蓝根来源豆科三叶木蓝Indigofera trifoliata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