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丝茅七

丝茅七

药材名称丝茅七

拼音Sī Máo Qī

别名鸦葱、茅草细辛、毛草七、倒扎草根、倒扎花、条参、水防风仙茅参、猪尾巴、羊奶子、水风、独脚茅草、黄花地丁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白茎鸦葱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orzonera albicaulis Bung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或蒸后晒干。

原形态白茎鸦葱多年生草本,高30-100(-150)cm。全株含丰富乳汁。生根粗直,长圆锥形;根茎颈部有少数叶柄基残鞘。茎单生,少数簇生,直立,中空,上部有伞房花序状分枝,有沟纹,被密蛛丝状毛,后脱落几无毛。叶条形成宽条形,有5-7脉,无毛或微被蛛丝状毛;基生叶丛生,窄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长15-40cm,宽0.7-2cm,两端尖锐,基部有鞘状短柄,全缘,粉绿色,通常5脉,平行;茎生叶互生,无柄,叶形与基生叶同,基部微扩大,抱茎;上部叶渐小。头状花序大,2-6个,生于枝端成伞房状,总苞长筒形,多层,长3-4cm,直径1-1.2cm;总苞片5层,有蛛丝状毛或几无毛,外层三角状卵形,很少,中、内层较长,披针状椭圆形成宽线形,边缘膜质,先端尖锐;花全为舌状,黄色。瘦果,光滑,长2.5cm,上部狭窄成喙状,有多数纵肋,纵肋平滑;冠毛污黄色,羽状,基部连合成杯,整体脱落,有3-5个超长冠毛,刚毛状。花期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路旁或灌丛、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南、中南及陕西、宁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长圆形,肉质,长5-10cm,直径1-1.5cm,鲜时横切面白色,并有乳汁流出。干后表面褐色或棕黑色,纵横皱缩不平,有时呈剥裂状,顶端常有茎叶残基。气微,味微甘。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风热感冒;痈肿总人口毒;事实上太疱疹;月经不调;乳少不畅;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取茎中白汁涂。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叶云实

    《中药大辞典》:大叶云实药材名称大叶云实拼音Dà Yè Yún Shí别名铁藤、刺藤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大叶云实的枝、果、根。秋季采收。原形态有刺藤本

  • 山道年蒿

    《中药大辞典》:山道年蒿药材名称山道年蒿拼音Shān Dào Nián Hāo别名蛔蒿(《中国药植图鉴》)。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菊科植物山道年蒿的花序和叶。一般在8~9月花蕾

  • 金丝梅

    药材名称金丝梅拼音Jīn Sī Méi别名金丝桃、猪拇柳、土连翘、芒种花、黄花香、山栀子、打破碗花、过路黄、大叶黄、大田边黄、黄木、金香、端午花。来源药材基源:为藤黄科植物金丝梅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

  • 常春藤子

    《中药大辞典》:常春藤子药材名称常春藤子拼音Chánɡ Chūn Ténɡ Zǐ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常春藤的果实。秋后采集。性味《本草拾遗》:"甘,温,无毒。

  • 大三叶升麻

    药材名称大三叶升麻拼音Dà Sān Yè Shēnɡ Má英文名Rhizoma Cimicifugae Heracleifoliae别名关升麻、龙眼根、窟窿牙根来源为毛茛

  • 松球

    《中药大辞典》:松球药材名称松球拼音Sōnɡ Qiú别名松实(《别录》),松元(《重庆草药》)。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松科植物油松或马尾松、云南松等的球果。化学成分种仁含蛋白质15.3%,脂

  • 荩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荩草药材名称荩草拼音Jìn Cǎo别名绿竹、马耳草、马耳朵草、中亚荩草来源禾本科荩草Arthraxon hispidus (Thunb.)Makino var. cent

  • 狭萼半边莲

    药材名称狭萼半边莲拼音Xiá è Bàn Biān Lián别名大种半边莲、野烟叶、大号半边莲、山梗菜来源药材基源:为桔梗科植物线萼山梗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obelia melliana

  • 黄颡鱼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颡鱼药材名称黄颡鱼拼音Huánɡ Sǎnɡ Yú别名嘎牙子、黄腊丁、黄鳍鱼、鰑丝、央丝来源鲱形目鲿科(鮠科)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

  • 六棱麻

    《中药大辞典》:六棱麻药材名称六棱麻拼音Liù Lénɡ Má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驾尾科植物小花鸢尾的根,根茎。四月采,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须根丛生,粗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