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马桑根

马桑根

《中药大辞典》:马桑根

药材名称马桑根

拼音Mǎ Sānɡ Gēn

别名乌龙须((草木便方》)

出处《草木便方》

来源马桑科植物马桑,冬季采掘。

生境分部产陕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干燥根肥大粗糙,附有部分残茎,多结节皱纹。表面灰棕色,凹凸不平。断面木质坚实。气香,味淡而涩。

性味苦,凉,有毒。

①《贵阳民间药草》:"辛苦麻,有大毒。"

②《四川中药志》:"性凉,味苦,有小毒。"

③《湖南药物志》:"甘酸涩,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治风湿麻木,风火牙痛,痰饮,痞块,瘰疬,跌扑损伤,急性结膜炎,汤火伤。

①《草木便方》:"疗跌扑,疯狗毒。"

②《分类草药性》:"治牙关风火作痛,散湿热,九子烂痒(瘰疬),汤火伤。"

③《昆明药植调查报告》:"治骨折。"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鱼骨梗喉,久疟成痞。"

⑤《四川中药志》:"治风湿麻木,癫狂初起。"

⑥《陕西中草药》:"清热明目;生肌止痛,散瘀消肿。治急性结膜炎,角膜云翳,汤火伤,骨折,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刮去外层黑皮,煎汤,0.5~1.5钱;或炖肉。外用:煎水洗。

复方①治疯狗咬伤:马桑根三钱至五钱。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②治风火牙痛:马桑根、地骨皮,炖猪肉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痞块:马桑根一钱,仙人掌五钱。炖猪肉吃。(《贵州草药》)

④治汤火伤:马桑根皮,去粗皮,研粉调敷。(《陕西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马桑根

药材名称马桑根

拼音Mǎ Sānɡ Gēn

英文名Root of Chinese Coriaria

别名乌龙须、黑龙须。

出处出自《草木便方》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桑科植物马桑Coriarifa nepalensis Wall.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iarifa nepalensis Wall.[C.sinica Maxim.]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除净泥土,晒干。

原形态马桑落叶灌木,有时高达6m。枝条斜展,幼枝有棱或成四狭翅,无毛,常带紫色;老枝具圆形突起的皮孔。单叶对生;叶柄短,长1-3mm,通常紫色,基部具垫状突起物;叶片纸质至薄革质,椭圆形至宽椭圆形,长2.5-8cm,宽1.5-4cm,先端急尖,基部近圆形,全缘,两面无毛或仅下面沿脉有细毛;基出3脉。总状花序侧生于前年生枝上,花单性同株;雄花序长1.5-2cm,先叶开放,序轴被腺状微柔毛,萼片及花瓣各5,雄蕊10,不育雌蕊存在;雌花序与叶同出,长4-6cm,带紫色,萼片与雄花同,花瓣肉质,龙骨状,雄蕊较短,心皮5,分离,具小疣体,柱头上部外弯,浆果状瘦果,5个,成熟时由红色变紫黑色,直径约6mm,外被肉质花瓣所包。花期3-4月,果期5-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3200m的山地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湖南、广西、西藏。

性状干燥根肥大粗糙,附有部分残茎,多结节皱纹。表面灰棕色,凹凸不平。断面木质坚实,气香,味淡而涩。

化学成分参见马桑叶条。

性味苦;酸;凉;有毒

归经心;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消热解毒。主风湿麻木;痈疮肿毒;风火牙痛;痞块;瘰疬;急性结膜炎;汤火伤;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敷。

各家论述1.《草木便方》:疗跌扑,疯狗毒。

2.《分类草药性》:治牙关风火作痛,散湿热,九子烂痒(瘰疬),汤火伤。

3.《昆明药植调查报告》:治骨折。

4.《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痰饮成齁,鱼骨梗喉,久疟成痞。

5.《四川中药志》:治风湿麻木,癫狂初起。

6.《陕西中草药》:清热明目,生肌止痛,散瘀消肿。治急性结膜炎,角膜云翳,汤火伤,骨折,跌打损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赛金刚

    《中药大辞典》:赛金刚药材名称赛金刚拼音Sài Jīn Gānɡ别名曲莲、细叶锣锅底(《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赛金刚的块根。全年可采,而以秋季藤蔓枯萎

  • 龙葵根

    《中药大辞典》:龙葵根药材名称龙葵根拼音Lónɡ Kuí Gēn出处《本草图经》来源茄科植物龙葵的根,夏、秋采收。性味《纲目》:"苦微甘,寒,无毒。"功能主治治

  • 川莓

    药材名称川莓拼音Chuān Méi别名大乌泡、乌泡来源蔷薇科川莓Rubus setchuenensis Bur. et Franc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湖北、四川。性味酸、咸,平。功能主治

  • 水龙骨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龙骨药材名称水龙骨拼音Shuǐ Lónɡ Gǔ别名石蚕、石豇豆、青石莲、青龙骨来源蕨类水龙骨科水龙骨属植物水龙骨Polypodium nipponicum Mett.,

  • 射干

    《中国药典》:射干药材名称射干拼音Shè Gān英文名RHIZOMA BELAMCANDAE别名乌扇、扁竹、绞剪草、剪刀草、山蒲扇、野萱花、蝴蝶花来源本品为鸢尾科植物射干Belamcanda

  • 圆叶碱毛茛

    药材名称圆叶碱毛茛拼音Yuán Yè Jiǎn Máo Gèn出处《晶珠本草》记载:索登木巴治火烧伤,本品生长在沼泽和浸泡皮张的水池中。《形态比喻》记载:索登木巴生长在水中,叶有三尖,状如木钻,花白色

  • 营实

    《中药大辞典》:营实药材名称营实拼音Yínɡ Shí别名蔷薇子(陶弘景),野蔷薇子(《东医宝鉴》),石珊瑚(《纲目拾遗》)。出处《本经》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多花蔷薇的果实。8~9月采收

  • 山白果

    药材名称山白果拼音Shān Bái Guǒ英文名Dauidia inuolucrata Baill.来源药材基源:为珙桐科植物珙桐的果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uidia inuolucrata B

  • 三铃子

    药材名称三铃子拼音Sān Línɡ Zǐ别名野豌豆、豆菜(《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豆科植物歪头菜的根或嫩叶。秋季采收。原形态歪头菜(《救荒本草》)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

  • 黍根

    《中药大辞典》:黍根药材名称黍根拼音Shǔ Gēn出处《纲目》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黍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黍米"条。性味《纲目》:"辛,热,有小毒。"功能主治《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