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证名。可由外感或内伤引起。《伤寒明理论》卷一:“伤寒恶风,何以明之?《黄帝针经》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风邪中于卫也,则必恶风。何者?以风则伤卫,寒则伤荣,为风邪所中,于
急腹症之一。属祖国医学肠痈范围。多因饮食失节,寒温不调,情志所伤,暴急奔走等而成。症见脐腹部走窜疼痛,数小时后固定于右下腹部,有压痛及反跳痛,伴恶心呕吐,寒热不适,进而热盛肉腐,瘀结成块,形成阑尾周围
经穴名。代号sT44。出《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荥(水)穴。位于足背第二、三跖趾关节前方凹陷处;或于二、三趾间的缝纹端取穴。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外侧支之趾背神经和足背静脉网。主治发热,头痛,牙痛,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即肛漏日久,气血衰败,脓水淋滴者。相当于结核性肛漏或因肛漏失治发展而成者。
癥病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其有脏腑虚弱,寒热失节,或风冷内停,饮食不化,周身运行之血气,适与相值,结而生块,或因跌扑,或因闪挫,气凝而血亦随结,经络壅瘀,血自不散成块,心腹胠胁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肩胛疽,见该条。
眼科病证。路际平《眼科临症笔记》:“二目不疼不赤,瞳孔无异常人,外视如无病,但夜明而昼昏。”类今之昼盲,详黑夜精明证条。
病证名。出《医学入门》。即夜啼之由于胎惊所致者。其症每于睡梦中惊醒,猝然肢体一弹而尖嚎作啼。夹寒则多见于下半夜,曲腰伏卧,眼目上视,手足抽掣;夹热多见于上半夜,仰身汗出,面赤身热。夹寒者,益黄散;夹热
病名。指牙齿逐渐变长。出《外科证治全书》卷二。《类证治裁》卷六:“牙日长出,妨食,名髓溢。”即髓益。详该条。
指十二经及其脉络。《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