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清空膏,见该条。
脉学著作。1卷。宋·崔紫虚撰,清·莫熺注。刊于1742年。莫氏认为崔氏《四言举要》“言宗经旨,理越前人,较之素(问)、难(经)诸书,又无浩瀚难测之患,……但言辞简要,含义实深”(见自序),遂予注释。注
①即肌肉。详该条。②肥人的一种类型。《灵枢·卫气失常》:“皮肉不相离者,肉。”参肉人条。
痨瘵(结核病)治疗专书。又名《痰火点雪》。4卷。明·龚居中撰。刊于1630年。书中以肺肾阴亏,心肝火炽为痨瘵的病因、病理;以滋肾清肺,柔肝降火为主治原则。卷1~2主论痨瘵(痰火)的各种主证和兼证治疗;
《证治准绳·幼科》集六方。人参、炙黄芪、桂枝、甘草、当归。水煎服。治痘疮初出,寒战咬牙。
辨痛证的一种说法。快与痛相对而言。指外部疼痛而内无疼痛,表示邪气实于外。《难经·四十八难》:“外痛内快,为外实内虚。”
病证名。脾气虚弱导致湿热郁滞而致的黄疸。《幼幼集成》:“盖脾土强者,足以捍御湿热,必不生黄,惟其脾虚不运,所以湿热乘之。”黄重者利湿清热,用茵陈五苓散;黄稍退,即速健脾。若面目俱黄而带虚浮,宜补脾健胃
气功学著作。明朱载玮编。9卷。是内丹派南宗的丹经汇编。载有张伯端的《金丹四百字》、石泰的《还源篇》、薛道光的《还丹复命篇》、陈楠的《翠虚篇》、龙眉子的《金液还丹印证图》、白玉蟾的《指玄篇》、萧廷芝的《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多因火毒攻目,瘀滞已甚,血胀无所从出,遂致壅遏于白睛而成。《张氏医通》卷八:“有半边胀起者,有通珠俱被胀起盖定乌珠者,又有大眦内近鼻柱处胀出一片,如皮如肉,状似袋者。”治
睡眠恍惚不安,容易惊醒。多因感受惊吓,或心胆气虚,或心火亢盛所致。老年人也常有此现象,但非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