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越瓜

越瓜

《中药大辞典》:越瓜

药材名称越瓜

拼音Yuè Guā

别名菜瓜、稍瓜(《饮膳正要》),生瓜(《本经逢原》),白瓜(《本草求原》)。

出处本草经集注

来源葫芦科植物越瓜果实。夏、秋间果实成熟时采收。

原形态一年生攀援或匍匐状草本。茎有棱角,被多数刺毛,叶互生,叶片卵圆形或近肾形,长约7~12厘米,宽与长略相等,掌状3~5浅裂,中间的裂片大而圆,先端钝,基部心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叶两面被毛,叶脉掌状;叶柄长,有刺毛。花单性同株;雄花簇生,具长梗;花萼钟状,5裂,密被柔毛;花冠黄色,5深裂,裂片椭圆形,先端尖;雄蕊3,分离,着生于花萼筒部,花丝甚短。雌花单生,花梗较短;子房下位,卵状或长椭圆形,花柱短,柱头3,胚珠多数。瓠果肉质;长圆筒形,外皮光滑,有纵长线条,绿白色或淡绿色;果肉白色或淡绿色,汁多,质脆。种子白色,细小。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于温热地带。我国各地多有栽培。

性味甘,寒。

①陶弘景:"冷。"

②《千金·食治》:"甘,平,无毒。"

③《开宝本草》:"甘,寒。"

归经本草求真》:"入肠、胃。"

功能主治利小便,解热毒。治烦热口渴,小便不利。

①《千金·食治》:"益肠胃。"

②孟诜:"止渴。"

③《本草拾遗》:"利小便,去烦热,解酒毒,宣泄热气,为灰敷口吻疮及阴茎热疮。"

用法用量内服:生食、煮熟或腌食。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

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孟诜:"生食多冷中动气,令人心痛,脐下症结,发诸疮。又令人虚弱不能行。天行病后不可食。"

各家论述本经逢原》:"越瓜,惟解酒毒,利小便宜之。烧灰敷口疮及阴茎热疮,以其能解热毒,收湿气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越瓜

药材名称越瓜

拼音Yuè Guā

英文名fruit of Conomon Muskmelon

别名菜瓜、羊角瓜、生瓜、白瓜。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本草拾遗》:越瓜,大者色正白,越人当果食之。

2.《纲目》:越瓜,南北皆有。二、三月下种,生苗就地引蔓;青叶黄花,并如冬瓜花叶而小,夏、秋之间结瓜,有青、白二色,大如瓠子。 一种长者至二尺许,俗呼羊角瓜;其子形如胡瓜子,大如麦粒;其瓜生食,可充果蔬,酱豉糖醋藏浸皆宜,亦可作。

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菜瓜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cumis melo L. var. conomon (Thunb.) Makino[C.conomon Thun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原形态一年生匍匐或攀援草本。茎、枝有棱黄褐色或白色糙硬毛和龙状突起。卷须纤细,单一,被微柔毛。叶互生;叶柄长8-12cm,具槽沟及短刚毛;叶片厚纸质,近圆形或肾形,长、宽均8-15cm,上面粗糙,被白色糙硬毛,背面沿脉密被糙硬毛,边缘不分裂或3-7浅裂,有锯齿,基部截形或具半圆形的弯缺;具掌状脉。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数朵簇生于叶腋,花梗纤细,被柔毛;花萼狭钟形,密被白色长柔毛,裂片近钻形;花梗粗壮,被柔毛;子房长椭圆形,柱头靠合。果产长圆状圆柱形或近棒状,长20-50cm,径6-15cm。果实长圆状圆柱形或的棒状,长20-50cm,径6-15cm,上部比下部略粗,两端圆或稍呈截形,平滑无毛,淡绿以,有纵条纹,果内白以或淡绿以,无香甜味。花、果期夏季。

生境分部我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归胃;小肠经

功能主治除烦热;生津液;利小便。主烦热口渴;小便不利;口疮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生食;或煮熟。外用:适量,烧灰存性研末调敷。

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孟诜:生食多冷中动气,令人心痛,发诸疮。又令人虚弱不能行。天行病后不可食。

各家论述1.《本经逢原》:越瓜,惟解酒毒,利小便宜之。饶灰敷口疮及阴茎热疮,以其能解热毒,收湿气也。

2.《千金·食治》:益肠胃。

3. 孟诜:止渴。

4.《本草拾遗》:利小便,去烦热,解酒毒,宣泄热气。为灰敷口吻疮及阴茎热疮。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风藤

    药材名称风藤拼音Fēnɡ Ténɡ别名小叶风绳(《浙江中药资源名录》),小木莲(《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来源为桑科植物爬藤榕的根、茎。原形态爬藤榕,又名:狭叶薜荔。常

  • 高粱根

    《中药大辞典》:高粱根药材名称高粱根拼音Gāo Liánɡ Gēn别名蜀黍根、瓜龙(《纲目》),高粱七(《贵州草药》)。出处《纲目》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蜀黍的根。性味《贵州草药》:"味

  • 稗根苗

    《中药大辞典》:稗根苗药材名称稗根苗拼音Bài Gēn Miáo出处《纲目》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稗的根和苗叶。原形态稗(《左传》)。一年生草本,高50~130厘米。秆直立或广展。叶片扁

  • 深山酢浆草

    药材名称深山酢浆草拼音Shēn Shān Zuò Jiānɡ Cǎo别名山酢浆草、大酸溜溜、三块瓦来源酢浆草科酢浆草属植物山酢浆草Oxalis acetosella L.,或深山酢浆草Oxa

  • 羊屎木

    《中药大辞典》:羊屎木药材名称羊屎木拼音Yánɡ Shǐ Mù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木犀科植物牛矢果的叶及树皮。全年可采。原形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无毛。叶对生;矩圆

  • 犀角

    《全国中草药汇编》:犀角药材名称犀角拼音Xī Jiǎo别名犀牛角来源犀科动物印度犀Rhinoceros unicornis L.、爪哇犀R. sondaicus Desmarest、苏门犀R. sum

  • 百齿卫矛

    药材名称百齿卫矛拼音Bǎi Chǐ Wèi Máo英文名Hundred-dente Spindle-tree别名扶芳木、竹叶青、山杜仲。出处始载于《四川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百齿卫矛的全

  • 四脚蛇

    《全国中草药汇编》:四脚蛇药材名称四脚蛇拼音Sì Jiǎo Shé别名草绿龙蜥来源有鳞目飞蜥科草绿攀蜥Japalura flaviceps barbour et Dunn,以全体入

  • 牛肋巴

    药材名称牛肋巴拼音Niú Lèi Bā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中华高山耳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stichum sinensis Christ[P.perscotianum var.

  • 紫贝

    《中药大辞典》:紫贝药材名称紫贝拼音Zǐ Bèi别名文贝(《南州异物志》),砑螺(《本草图经》),紫贝齿(《中国医学大辞典》)。出处《唐本草》来源为宝贝科动物蛇首眼球贝、山猫宝贝或绶贝等的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