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蔷薇枝

蔷薇枝

《中药大辞典》:蔷薇枝

药材名称蔷薇枝

拼音Qiánɡ Wēi Zhī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多花蔷薇

功能主治《纲目拾遗》:"妇人秃发,蔷薇嫩枝同猴枣煎汁刷之。"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蔷薇枝

药材名称蔷薇枝

拼音Qiánɡ Wēi Zhī

英文名Stem of Japanese Rose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野蔷薇的枝。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osa multiflora Thunb.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剪枝,切段晒干。

原形态野蔷薇 攀援灌木,小枝有短、粗稍弯曲皮刺。小叶5-9,近花序的小叶有时3,连叶柄长5-10cm;托叶篦齿状,大部贴生于叶柄;小叶片倒卵形,长圆形或卵形,长1.5-5cm,宽0.8-2.8cm,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边缘有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有柔毛,小叶柄和轴有散生腺毛。花两性;多,朵簇排成圆锥状花序,花直径1.5-2cm;萼片5,披针形,有时中部具2个线形裂片;花瓣5,白色,宽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楔形;雄蕊多数;花柱结合成束。果实近球形,直径6-8mm,红褐色或紫褐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路旁、田边或丘陵地的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东、江苏、河南等地。

性味甘;凉

归经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消肿,生发。主疮疖,秃发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外用:适量,煎汤洗。

各家论述《纲目拾遗》:妇人秃发,蔷薇嫩枝同猴枣煎汁刷之。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忽布筋骨草

    《中药大辞典》:忽布筋骨草药材名称忽布筋骨草拼音Hū Bù Jīn Gǔ Cǎo别名白毛夏枯草(《西藏常用中草药》),轮花筋骨草(《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生斗尕尔摸(藏名)。出处《青藏高原

  • 金刚散

    《中药大辞典》:金刚散药材名称金刚散拼音Jīn Gānɡ Sàn别名红十字创粉(《云南中医验方》),大接骨丹(《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见肿消(《陕西中草药》),红赤葛、红内消、赤葛(《四川常

  • 天王七

    《中药大辞典》:天王七药材名称天王七拼音Tiān Wánɡ Qī别名五转七、白暴七、鸡爪七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忍冬科植物羽裂莛子藨的根。秋末采挖。洗净,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7

  • 量天尺花

    药材名称量天尺花拼音Liànɡ Tiān Chǐ Huā别名霸王花、剑花、韦陀花、天尺花、龙骨花、七星剑花出处本品为外来种,原产墨西哥至已西诸国。量天尺入药始见于《岭南采药录》,谓:"此植物颇类火秧簕

  • 酒药花

    《中药大辞典》:酒药花药材名称酒药花拼音Jiǔ Yào Huā别名酒曲花(《贵州药植目录》),大蒙花(《陕西中草药》)。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马钱科植物大叶醉鱼草的枝叶、根皮。枝叶夏、秋

  • 橘叶巴戟

    药材名称橘叶巴戟拼音Jú Yè Bā Jǐ别名橘叶鸡眼藤、水冬瓜、椿根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海巴戟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rinda citrifolia L.采收和储藏:秋季挖根,洗净,晒

  • 茜草茎

    药材名称茜草茎拼音Qiàn Cǎo Jīnɡ别名茜草藤(《上海常用中草药》)。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茎叶。夏、秋季采收,晒干。原形态产四川、江苏、上海郊区及浙江等地。性状干

  • 马蝗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蝗果药材名称马蝗果拼音Mǎ Huánɡ Guǒ来源蔷薇科马蝗果Cotoneaster amoenus Wils.,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涩,凉。功能主治清热解

  • 扁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扁果药材名称扁果来源漆树科扁果Rhus paniculata Wall.,以皮、果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皮:苦、涩,凉。果:酸、涩,凉。功能主治消炎,收敛,舒筋活血。主治扁桃腺炎

  • 太白三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太白三七药材名称太白三七拼音Tài Bái Sān Qī来源伞形科东谷芹属植物红花芹Tongoloa dunnii (Boiss.)Wolff,以根入药。秋季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