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莽草

莽草

《中药大辞典》:莽草

药材名称莽草

拼音Mǎnɡ Cǎo

别名芒草(《山海经》),葞、春草(《尔雅》),菵草(陶弘景),石桂、红桂(《梦溪笔谈》),鼠莽(《纲目》)。

出处《本经》

来源为本兰科植物狭叶茴香

炮制雷公炮炙论》:"凡使(莽草),采得后,便取叶细锉。又生甘草水蓼二味,并细锉之,用生稀绢袋盛毒木叶于甑中,上甘草水蓼同蒸-日,去诸药二件,取出,晒干用之。"

性味辛,温,有毒。

①《本经》:"味辛,温。"

②《吴普本草》:"雷公、桐君,苦,有毒。"

③《本草求原》:"甘,温,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消肿。治头风,痈肿,皮肤麻痹,瘰疬,乳痈,喉痹,疝瘕,癣疥,秃疮,风虫牙痛。

①《本经》:"主头风,痈肿,乳肿(一作乳痈),疝瘕,除结气,疥瘙。杀虫鱼。"

②《别录》:"疗喉痹不通,乳难,头风痒,可用沐,勿近目。"

③《药性论》:"能治风疽,疝气肿坠,凝血,治瘰疬,除湿风。不入汤服。主头疮白秃,杀虫。"

④《唐本草》:"治难产。"

⑤《日华子本草》:"治皮肤麻痹,并浓煎汤淋。风虫牙痛,喉痹,亦浓煎叶,含后净漱口。"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调敷、煎水洗或含漱。不可内服。

复方①治头风久痛:莽草煎汤沐之,勿令入目。(《圣惠方》)

②治痈未溃:莽草末,和鸡子白,涂纸令厚,贴上,燥复易,得痛自瘥,(《补缺肘后方》)

③治产后乳痈,初得令消:赤小豆、莽草。上等分为末,苦酒和敷之。(《经效产宝》)

④治毒肿:莽草、白蔹赤小豆。为末,鸡子白调如糊,熁,干即更易上。(《药性论》)

⑤治瘰疬,发肿而坚,结成核:莽草一两。捣罗为末,以鸡子白和涂于帛上贴之,一日二易。(《圣惠方》)

⑥治诸贼风,肿痹,风入五脏,恍惚,并治疥癣杂疮:莽草一斤,乌头、附子、踯躅各三两。四物切,以水和苦酒一升,溃一宿,猪脂四斤,煎,三上三下,绞去滓,向火以手摩病上三百度。耳鼻病,可以绵裹塞之。(《补缺肘后方》莽草膏)

⑦治风齿疼,颊肿:莽草五两,水一斗,煮取五升,热含漱吐之,一日尽。(《补缺肘后方》)

⑧治牙齿蚛孔,疼痛不可忍,兼有虫:莽草搀罗为末,以绵裹纳蚛孔中,或于痛处咬之,低头吐津,勿咽之,其疼痛便定。(《圣惠方》)

⑨治小儿风痫,掣疭戴眼,极者日数十发。又治大人赋风:莽草、雷丸各一鸡子黄大。化猪脂一斤,煎七沸,去滓摩痛处,勿近目及阴,日凡三四次。(《外台》)

⑩治狗咬昏闷:浸椒水,调莽草末敷之。(《便民图纂》)

各家论述①《本草述》:"莽草与金牙石,在颤振、谵妄二证胥投之,此愚所谓于气血精微之用,的有相须者也,第难与金牙石例论,为其有毒耳。时珍之说甚明,不得尝试,外治则无不可也。"

②《本经逢原》:"莽草大毒,善杀鱼、鼠,其性可知。《本经》治疝瘕结气,荡涤在内之宿积也;疗痈肿头风,搜逐在外之邪毒也。但性最猛烈,服之令人瞑眩。《千金方》每与茵芋同为搜风涤恶之峻剂,近世罕能用之,惟毒鱼之外,仅以浴顽痹湿风及煎漱虫牙,然沐时勿令入眼。"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莽草

药材名称莽草

拼音Mǎnɡ Cǎo

别名芒草、葞、春草、(艹网)草、石佳、红桂、鼠莽、红茴香、骨底搜、山木蟹、山大茴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1.《山海经》:葌山,其下多青雄黄,有木焉,其状如棠而赤叶,名曰莽草,可以毒鱼。

2.《范子计然》:莽草出三辅,青色者善。

3.《吴普本草》:(莽草)生上谷山中或冤句,五月采。

4.《本草图经》:莽草,今南中州郡及蜀川皆有之。木若石南而叶稀,无花实。五月、七月间采叶阴干。一说藤生,绕木石间。古方治风毒痹厥诸酒,皆用WANG草。今医家取其叶,煎汤热含,少

来源药材基源:为八角科植物狭叶茴香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licium lanceolatum A.C.Smith

采收和储藏:春、夏两季采摘,鲜用或晒干用。

原形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10m。树皮、老枝灰褐色。单叶互生或集生;叶柄长7-15mm;叶革质,披针形、倒披针形或椭圆形,长6-15cm,宽1.5-4.5cm,先端尾尖或渐尖,基部窄楔形,全缘。边缘稍反卷,无毛,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花腋生或近顶生,单生或2-3朵集生叶腋;花梗长1.5-5cm;花被片10-15,红色至深红色,最大一片长7-12mm,宽5-8mm;雄蕊6-11;心皮10-13,长3.9-5.3mm,花柱直立,钻形,长2-3.3mm。果柄长5.5cm,稀可达8cm;(艹骨)(艹突)果10-13,木质,先端有长而弯曲的尖头。种子淡褐色,长7-7.5mm,宽5mm。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沿河两岸,阴湿沟谷两旁的混交林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平者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为披针形、倒披针形或椭圆形,长6-15cm,宽1.5-4.5cm,基部窄楔形,边缘微反卷;两面绿色,下面稍淡;叶柄长7-15mm。气香烈,味辛,有毒。

药理作用枝、叶、根、果均有毒,果实,尤其是果壳(艹骨)(艹突)毒性大。莽草中毒多因将其果误作八角食用而引起。其毒害作用为直接刺激消化道粘膜,经消化道吸收进入间脑、延脑,使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功能失常,井麻痹运动神经末梢,严重时损害大脑。中毒症状类似癫痫,主要是惊厥,尚有精神作用,临床表现为有恶心、呕吐、口渴、腹泻、头痛、眩晕、狂躁不安、幻视、心律失常、四肢麻木、呼吸急促、严重者昏迷、谚语、四肢抽搐或阵发性惊厥、尿少至尿闭,死于呼吸衰竭[1-3]。尸检见指甲青紫,面部及枕部皮下出血,脑、心、肝和肾充血[4]。莽草慢性中毒的特点是发病缓慢,无胃肠道症状,均以失眠开始,有头昏、精神不振、全身无力、惊慌不安。幻听幻视、胡言乱语、阵发性惊厥、全身虫爬感、四肢不自主的抽搐以及神志不清[5]。狗、猫、小鼠等动物的中毒症状与人相似,尸检发现:狗肺部有出血性梗塞、浮肿、浆液膜下溢血和肾、胃、肝、脑瘀血,小鼠血液暗红。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果实0.7g/kg,果皮o.5g/kg,种子2.17g/kg,叶4.6g/kg,茎皮5.1g/kg;皮下注射的LD50:果实0.66g/kg;静脉注射的LD50:果实0.425g/kg。果实水浸剂或种子粉剂对猫和狗灌胃致死量(LD)均为0.4g/kg,果实对小鼠半数惊厥量(CD50)为0.813g/kg[2,6]。人服种子5~8粒可中毒。莽草的毒理作用与印防已毒素相似,是一种痉挛毒,作用部位在脑干的延脑部分,主要中毒症状是痉挛,其次有恶心、呕吐、大小便失禁等一系列自主神经系统症状;但莽草素中毒的潜伏期和持续时间都比印防己毒素长,对巴比妥钠有良好拮抗作用[3,7]。

炮制雷公炮炙论》:凡使(莽草),采得后,便取叶细锉。又生甘草水蓼二味,并细锉之,用生稀绢袋盛毒木叶于甑中,上甘草水蓼同蒸一日,去诸药二件,取出,晒干用之。

性味辛;性温;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消肿散结;杀虫止痒。主头风;皮肤麻痹;痈肿;乳痈;瘰疬;喉痹;疝瘕;癣疥;秃疮;风虫牙痛;狐臭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研未调敷;或煎水熏洗、含漱。

复方①治头风久痛:莽草煎汤沐之,勿令入目。(《圣惠方》)②治痈未溃:莽草末,和鸡子白,涂纸令厚,贴上,燥复易,得痛自瘥。(《补缺肘后方》)③治产后乳痈,初得令消:赤小豆、莽草。上等分为末,苦酒和敷之。(《经效产宝》)④治毒肿:莽草、白蔹赤小豆。为末,鸡子白调如糊,熁,干即更易上。(《药性论》)⑤治瘰疬,发肿而坚,结成核:莽草一两。捣罗为末,以鸡子白和涂于帛上贴之,一日二易。(《圣惠方》)⑥治诸贼风,肿痹,风入五脏。恍惚,并治疥癣杂疮:莽草一斤,乌头、附子、踯躅各三两。四物切,以水和苦酒一升,渍一宿,猪脂四斤,煎,三上三下,绞去滓,向火以手摩病上三百度。耳鼻病,可以绵裹塞之。(《补缺肘后方》莽草膏)⑦治风齿疼,颊肿:莽草五两,水一斗,煮取五升,热含漱吐之,一日尽。(《补缺肘后方》)⑧治牙齿蚛孔,疼痛不可忍,兼有虫:莽草捣罗为末,以绵裹纳蚛孔中,或于痛处咬之,低头吐津,勿咽之,其疼痛便定。(《圣惠方》)⑨治小儿风痫,掣瘲戴眼,极者日数十发。又治大人贼风:莽草、雷丸各一鸡子黄大。化猪脂一斤,煎七沸,去滓摩痛处,勿近目及阴,日凡三四次。(《外台》)⑩治狗咬昏闷:浸椒水,调莽草末敷之。(《便民图纂》)

各家论述1.《本经》;主头风,痈肿,乳肿(一作乳痈),疝瘕,除结气,疥瘙。杀虫鱼。

2.《别录》:疗喉痹不通,乳难,头风痒, 可用沐,勿近目。

3.《药性论》: 能治风疽,疝气肿坠,凝血,治瘰疬,除湿风。不入汤服。主头疮白秃,杀虫。

4.《唐本草》:治难产。

5.《日华子本草》: 治皮肤麻痹,并浓煎汤琳。风虫牙痛,喉痹,亦浓煎叶,含后净漱口。

6.《本草述》:莽草与金牙石,在颤振、谵妄二证胥投之,此愚所谓于气血精微之用,的有相须者也,第难与金牙石例论,为其有毒耳。时珍之说甚明,不得尝试,外治则无不可也。

7.《本经逢原》:莽草大毒,善杀鱼、鼠,其性可知。《本经》治疝瘕结气,荡涤在内之宿积也;疗痈肿头风,搜逐在外之邪毒也。但性最猛烈;服之令入瞑眩。《千金方》每与茵芋同为搜风涤恶之峻剂,近世罕能用之,惟毒鱼之外,仅以浴顽痹湿风及煎漱虫牙,然沐时勿令入眼。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葱实

    《中药大辞典》:葱实药材名称葱实拼音Cōnɡ Shí别名葱子(《日华子本草》)出处《本经》来源为百合种植物葱的种子。夏、秋收集成熟果实,晒干,搓取种子,簸去杂质。原形态干燥种子类三角状卵形,

  • 火炭母

    药材名称火炭母拼音Huǒ Tàn Mǔ别名翅地利、火炭星、火炭藤、白饭草、白饭藤、信饭藤来源为蓼科蓼属植物火炭母Polygunum chinense L.,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晒干或鲜

  • 望江青

    药材名称望江青拼音Wànɡ Jiānɡ Qīnɡ别名天芝麻、还精草、玉星草、银脚鹭鸶、血见愁、白马兰、泥灯心、野地蚕、白根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光叶水苏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ach

  • 刺楸树皮

    《中药大辞典》:刺楸树皮药材名称刺楸树皮拼音Cì Qiū Shù Pí别名丁桐皮、钉皮(《四川中药志》),刺楸皮(《陕西中草药》)。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

  • 莲子

    《中国药典》:莲子药材名称莲子拼音Lián Zǐ英文名SEMEN NELUMBINIS别名莲肉、莲米来源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 的干燥成熟种子。除

  • 野芝麻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芝麻根药材名称野芝麻根别名野芝麻、野芝麻棵、小芝麻、小黑药来源梧桐科野芝麻根Helicteres glabriuscula Wall.,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寒。功能主

  • 苦天茄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天茄药材名称苦天茄拼音Kǔ Tiān Qié别名刺天茄、刺茄子、大苦葛、苦颠茄、金弹子、黄角刺、狗茄子、添钱果来源茄科苦天茄Solanum khassianum C.

  • 油茶根

    药材名称油茶根拼音Yóu Chá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的根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illia oleifera Abel[C.oleo

  • 四楞筋骨草

    《中药大辞典》:四楞筋骨草药材名称四楞筋骨草拼音Sì Lénɡ Jīn Gǔ Cǎo别名筋骨连(《草木便方》),箭羽筋骨草、箭羽草、舒筋箭羽草(《四川中药志》),四棱草(《广西植物

  • 雄鸡口涎

    《中药大辞典》:雄鸡口涎药材名称雄鸡口涎拼音Xiónɡ Jī Kǒu Xián出处福建《南平专区中医药特效验方汇集》来源为雉科动物家鸡雄者的口诞。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鸡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