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大肠气虚,多兼脾虚证候。症见久泻,完谷不化,粪便色淡不臭,肠鸣,脱肛等。治以健脾补气,辅以固涩。
见《丹溪心法》卷二。即紫菀散第五方。见紫菀散条。
【介绍】:见凌奂条。
八纲中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邪气盛为实证,正气衰为虚证。《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医学心悟》:“一病之虚实,全在有汗与无汗,胸腹胀痛与否,胀之减与不减,痛之拒按与喜按,症之
古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即中消,详该条。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出清·赵楷《百草镜》。为白接骨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清医家。字功甫。江苏宜兴人。承家学,精于医,于伤寒一科尤有心得。著有《伤寒详解》、《诊余丛谈》等,未见传世。子燮廷、徒金国香,均以医著。
【介绍】:见何第松条。
见《日用本草》。为蒲蒻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