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心气不足、心阳虚衰所出现的证候。《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病苦悸恐不乐,心腹痛,难以言,心如寒,恍惚,名曰心虚寒也。”可伴见喜悲易愁,冷汗出等症。治宜补益气血,养心安神。选用茯苓补心汤、远志饮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拳参之别名,详该条。
指外邪不从表解而化热入里的病变过程。外感六淫之证,传里的症状为恶风寒症消失,但发热更甚,目赤、胸中烦闷、口渴引饮、烦躁,甚则谵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等。
病名。出《仙传外科秘方》。指生于颈后天柱穴处的痈或有头疽。因邪热结毒上攻而发。证见寒热疼痛,四畔焮赤肿硬,连于耳项。宜急托里,以防热毒入脑。参见有头疽条。
①《银海精微》卷上方。楮实子、五味子、枸杞子、人参、菟丝子、肉苁蓉、菊花、熟地黄、当归、牛膝、知母、黄柏、青盐各一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五十丸,空腹盐汤送下。治玉翳遮睛,初起红肿赤脉穿睛,渐生白翳
指久延不愈、比较顽固的疾病。痼疾与卒病相对而言。《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骨名。即肱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臑骨,即肩下肘上之骨也。”
【介绍】:南北朝时期宋代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名医徐道度之父。
病证名。《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障,遮蔽也。”指障碍视力之眼疾。一般将其归纳为外障、内障两大类。外障在睛外遮暗;内障在睛里昏暗。详外障、内障条。
针刺治疗中,促使针感传导的一种手法。《奇效良方》:“针解法:凡刺手足,欲使气上行,以指下抑之;使气下行,以指上抑之,用针头按住少时,其气自然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