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钱秀昌条。
病证名。出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指痘疮发于特殊部位,如蒙头、抱鼻、锁口、锁项等。详各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凤尾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草药手册》。为黄花倒水莲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口唇为脾所主。多由小儿乳食不足,脾胃气虚所致。症见唇色淡白,咀嚼无力,时流清涎。治以补脾为主。宜扶元散。
出《本草经集注》。为黄芩之新根,详该条。
见《东垣试效方》卷七。即润肠汤第二方,见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发颐。见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野鸦椿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又名红汗。指急性热病在高热无汗的情况下,未发汗而忽然鼻衄不止,衄后反热退身凉,起到了汗出而解的同样作用,故称自衄。《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