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耳鸣

耳鸣

病证名。指耳中自觉有各种声响。《灵枢·口问篇》:“人之耳中鸣者,何气使然?歧伯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临床上,耳鸣有虚实之分。如《医贯》卷五云:“耳鸣以手按之而不鸣,或减轻者,虚也;手按之而愈鸣者,实也。”实症多由血瘀肝火或痰火上逆所致;虚症多由肾阴亏损或中气下陷所致。实症耳鸣如蛙聒、如潮水,暴鸣而声大;虚症耳鸣如蝉,如箫声,常鸣而声细。临证可分为:①由血瘀所致之耳鸣者,其症耳鸣音高而尖,舌尖瘀点,或月经不调等。治宜祛瘀活血。方可选用桃红四物汤通窍活血汤等加减。②肝火耳鸣,其症头痛目赤口苦咽干烦躁恼怒时耳鸣加重,便秘苔黄,脉象弦数。治宜清泻肝火。用龙胆泻肝汤加减。③痰火耳鸣,其症胸闷痰多,二便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治宜清降痰火。可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减。④肾虚耳鸣,多见于虚人、老人,耳鸣声细而常鸣。伴有腰膝痠软,遗精遗尿,脉多细弱,两尽无力。“若水虚火实,而热气上甚,客其经络,冲于耳中,则鼓其听户,随其脉气之微甚而作诸音声也。经言阳气万物甚上而跃故耳鸣也。”(《素问玄机原病式》卷二)。《灵枢·海论篇》:“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精脱耳聋……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痠,耳数鸣。”治宜滋阴补肾。用六味地黄汤加减。肾阴虚而阳偏亢之头晕耳鸣,上方加磁石、龟板、五味牛膝等药。⑤气虚耳鸣,其症耳鸣而兼见肢体倦怠,食少便溏,气短等。治宜补益中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此外外伤亦可治耳鸣。

猜你喜欢

  • 千金竹叶汤

    见《张氏医通》卷十六。即竹叶汤第三方,见竹叶汤条。

  • 重汤

    熏蒸疗法之一。即隔汤。用盛药水之器皿坐放于大盆之滚汤中,使药水保持热气较久,多供洗疮疡用。

  • 百乳草

    见《本草图经》。为百蕊草之别名,详该条。

  • 利水通淋

    治法之一。治疗下焦湿热所致淋证的方法。症见少腹急满,小便深赤,溺时涩痛,淋沥不畅或癃闭不通等。常用方药有八正散、石苇散,及瞿麦、篇蓄、滑石、木通、车前草、石韦、茯苓、海金砂等。

  • 肾气盛

    ①肾气充盛。使人体格强健,发育旺盛,并有生殖能力。《素问·上古天真论》:“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②指肾病邪气壅盛。《灵枢·淫邪发梦》:“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

  • 发惊

    病证名。即小儿惊。出《诸病源候论》。详小儿惊条。

  • 干油菜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蔊菜之别名,详该条。

  • 独叶草

    见《中药材手册》。为细辛之别名,详该条。

  • 月食疮

    病名。系指耳郭上生疮、或烂痛有脓汁。多见于小儿。《诸病源候论》卷五十:“疮生于小儿两耳,时疼时发,亦有脓汁,此是风湿搏于血气所生,世亦呼之为月食疮也。”参见月蚀疳疮条。

  • 沥浆生

    又名沥胞生、沥浆产。见《陈素庵妇科补解》。相当于早期破水。《胎产心法》:“有沥浆生,其浆流一、二日不产,俟流浆渐少方生。倘浆来过多,恐胞干难产。”若浆血已涸,元气困惫,急用人参、当归煎服以助血气,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