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穴位。又名阴筋。出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腕部掌侧横纹,正对无名指处。性微凉,能退热。治胸膈胀满,头昏痰盛。
见《本草崇原》。为薏苡仁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即游丹。见该条。
【生卒】:约1032~1113【介绍】:北宋著名儿科学家。字仲阳。郓州(今山东东平)人。幼年是个孤儿,由姑母收养,成人后随姑父吕氏学医,由于刻苦钻研,重视临床实践,成为杰出的儿科医家。在山东一带颇享盛
【介绍】:见王之政条。
①三阴三阳经脉。《素问·阴阳类论》:“此六脉者,乍阴乍阳,交属相并。”②六种脉象。《难经·四难》:“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③两手寸关尺三部脉的合称(见《脉经》)。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四方。乌梅肉、生姜各四两,白矾、半夏各二两(捣匀,以新瓦夹定,火焙三昼夜),神曲、麦芽、青皮、陈皮、莪术、丁香皮、大腹子各一两。为末,酒糊为丸,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治酒积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橡木皮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1382【介绍】:元明间医家。号原阳子。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少习儒,见方书之善者,辑喜传录。常自制成药,施以济人。精外科,主张习外科者宜通大方(内科),始能全美。其早年曾得《外科集验方
五陷之一。指痘出稠密,其色如灰,根脚无红晕而顶陷者,为气血大虚所致。治法详白陷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