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欹
病证名。即瞳神欹侧。详该条。
病证名。即瞳神欹侧。详该条。
书名。2卷。清·叶桂撰于十八世纪中期。本书对小儿的一些杂病如伏气、风温、夏热、厥逆、疳、胀、痧疹、惊等的辨证和方药作了简要的叙述。后经周学海补注增订,辑入《周氏医学丛书·二集》中。
《杂病源流犀烛·面部门》卷二十三方。辛夷一钱,荆芥、黄芩、天南星、半夏曲、神曲、白芷、苍术各八分。为粗末,水煎服。治风热郁滞,肺气不清,鼻生瘜肉,及鼻流浊涕,或稠涕若脓血,腥臭难闻,或流黄水,长湿无干
又称行针。指针刺得气后,以捻转提插等运动针体的方法,使针感得以保持或加强。运针的方法,可据病情需要采取持续运针法或间歇运针法。如需作长时间运针,尚可用针刺手法仪代替手工操作。
即九圣散,见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西洋参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建德(今属安徽)人。撰有《医学善传》一书,已佚。
即疫疠之气。见疠、戾气各条。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
【介绍】:见王肯堂条。
出《新修本草》。即秫米,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