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科方药集解
参见痧痘集解条。
参见痧痘集解条。
病名。喉风病之一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七。方用:朴硝、川乌、当归、牛膝、麝香、脑子、硼砂、荆芥、薄荷、甘草、葛粉、全蝎,为末,用清水泔调。春用菘菜汁调,夏用黄麦汁调。如不能吞,用豆腐切如棋子块,蘸药
见《四川中药志》。为爵床之别名,详该条。
出明·徐春甫《痘疹泄秘》。即痘疮夹痧。详该条。
出《证治准绳·幼科》。即痘呛。详该条。
人体部位名。古人解、骱通用。同节骱,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即关节,详该条。
【介绍】:北宋医家。精心研究伤寒学,于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著《伤寒微旨论》二卷,专门辨析《伤寒论》的辨证用药,间附方论,对仲景学说颇有发挥,受到后世医家的推崇。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有运气著作《天元秘演》10卷,已佚。
指心阳与肾阴的生理关系失调的病变。正常情况下,肾阴上济心阴以防心阳过亢,心阳下温肾水以促其气化蒸腾。肾阴不足或心火扰动,均能使两者失去正常的协调关系。主要证候有心烦、失眠、多梦、怔忡、心悸、遗精等。多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蟛蜞菊之别名,详该条。
见《外科正宗》卷一。即黍米寸金丹,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