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疫痢

疫痢

病名。指痢疾之由于天行疫毒所致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痢证汇参》卷四:“疫痢之证,运气所致。或流衍之纪,雨湿连绵;或二火司令,赫曦用事,湿热大作;或燥金行令燥火时行,三者皆成疫痢。此所谓之天行疫痢也。”《症因脉治》卷四:“长幼相似,沿门合境,一齐发作,下痢脓血,或下纯血,或下黄水,或下紫血水,身热头痛胸满不食,此疫痢之症也。”治宜清热解毒为主。初起可兼表散,可用羌独柴葛之类。待表邪已散,然后分辨湿火燥火施治。湿热脉洪,香连丸、六散;满闷不舒,香连平胃散;燥火脉数,当归银花汤,调六一散,送下当归大黄丸。参见痢疾、疫毒痢条。

猜你喜欢

  • 土白芷

    见《闽东本草》。为山矾根之别名,详该条。

  • 瓠子(瓠,hù,户)

    出《新修本草》。又名甘瓠,龙蜜瓜,天瓜、长瓠。为葫芦科植物瓠子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Standl.var.hispda(Thunb.)Hara的果实。我国各地有栽培。甘

  • 李子豫

    【介绍】:晋代医生。生平欠详。

  • 背腧诸经心痛

    证名。外邪侵犯背腧诸经所致。《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背腧诸经心痛,心与背相引,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诸腧、诸腑涉邪所致。病属外所因。”参见心痛条。

  • 石子荠苨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方。荠苨、石膏各三两,人参、茯神、栝蒌根、煅磁石、知母、葛根、黄芩、甘草各二两。为粗末,取猪腰子一个(去脂膜)、黑豆一合,与水同煮,去腰子、黑豆,入药四钱,再煎去滓,食后服。若

  • 胎不长养

    出《张氏医通》卷十。即胎不长。详该条。

  • 小肠气痛

    病名,出《鲍氏验方新编》卷六。即狐疝,详该条。

  • 脾郁

    五脏郁证之一。《赤水玄珠》卷十一:“脾郁者,中脘微满,生涎少食,四肢无力。治宜陈皮、半夏、苍术。”参见五脏郁证条。

  • 脉诀考证

    见濒湖脉学条。

  • 沙证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二。沙通痧。详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