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针灸逢源》作鼠穴。即承泣穴,见该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柿漆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指生于大腿后面的痈。证治见外痈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独脚柑之别名,详该条。
见《外台秘要》卷二十。即葶苈丸第一方,见葶苈丸条。
出《神农本草经》。即桑寄生,详该条。
温法之一。是治疗胃气虚寒的方法。症见胃脘隐痛,得食痛减,吐清水,大便稀烂,舌淡白,脉细。常用方如黄芪建中汤。
病证名。见《诊余集·黄疸》。其症“忽然呕吐,发热,遍体疼痛,热退则面目俱黄,此宜从疏肝理气,利湿健脾自愈,又不可用温热也。”参见黄疸有关条。
证名。《幼幼集成》:“小儿寒证有七:面白,粪青白,肚虚胀,眼珠青,吐泻无热,足胫冷,睡露睛。此皆虚寒,忌用寒凉。”《儿科醒》:“小儿属寒之症,有外感有内伤,有症变虚寒,三者不同,治法各异。”外感寒邪,
指人体内脏机能活动表现的征象。其主要内容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以及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和气、血、精、津液等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素问·六节藏象论》:“脏象何如?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