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狂犬啮人

狂犬啮人

病名。出《五十二病方》。又名疯犬咬伤、猘犬伤、狂犬伤。公元前六世纪,我国已有“国人逐瘈狗”的记载。《淮南子》有“猘犬不投河”的描述。葛洪认为“犬忽避人藏身的现象,即是将疯的先兆,并主张用狂犬脑外敷咬伤处,颇有原始免疫之意。《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六:“其猘狗啮疮,重发则令人发狂乱,如猘狗之状。”当狂犬咬伤后,其毒侵入人体,一般潜伏期短则8~10天,长达数月至一年以上,伤口愈深,愈接近头部潜伏期愈短。发病初则乏力、头痛呕吐、纳差、喉部呈紧缩感;1~2天后出现狂躁、恐惧、吞咽和呼吸困难,并有恐水症状;继则出现全身瘫痪、瞳孔散大等危象。治疗初服扶危散,或人参败毒散地榆、黑竹根。咬伤处要彻底清创,外敷玉真散。若咬后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及狂犬疫苗,可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 拉田草

    见《福建中草药》。为合萌之别名,详该条。

  • 淡食养生法

    饮食养生方法之一。淡食,指五味调和冲淡之饮食,特指少盐饮食而言。淡调五味,既能得物之真味,又有利于养生。明·冷歉《修龄要旨》首先提出“淡食多能补”的主张。

  • 过期经行

    见《竹林女科证治》。即经行后期,详该条。

  • 四金丸

    见《校注妇人良方》卷七。即左金丸,见该条。

  • 胞脉

    指分布在胞宫上的脉络。出《素问·评热病论》:“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其中包括冲、任二脉联属胞宫的部分,以维系并营养胞宫完成月经生理及孕育功能。

  • 蒲棒花粉

    见《新疆药材》。为蒲黄之别名,详该条。

  • 骨痛

    证名。出《素问·脉要精微论》。《杂病源流犀烛·筋骨皮肉毛发病源流》:“人身之痛,或由风淫湿滞,或由血刺痰攻,浅不过肌肉皮毛,深亦止经络脏腑,若入里彻骨,作痠作疼,虽因寒因热有不同,要其损伤劳极,为至甚

  • 惊风结核

    病证名。即小儿既患结核而兼慢惊风的证候《保婴撮要》小儿“惊风结核,属肝胆二经相火用事。木旺生风热,同化其病,抽掣扰动,此乃风热血燥而然耳。”盖风动则肝火亢盛,火亢则血内消,血不能养筋,故筋挛结核如贯珠

  • 郑氏瘄科保赤金丹

    书名。一名《郑氏瘄略》。本书系将《麻科活人全书》改名刊行。全书内容相同,惟将“麻”字均改为“瘄”字。参见麻科活人全书条。

  • 王衮

    【生卒】:十一世纪【介绍】:北宋医家。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曾任滑台(今河南滑县)官吏,后潜心医学,留意方书,搜辑医方七千余首,从中选辑了五百余方,于1047年(庆历七年)刊行于世,书名《博济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