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指产妇临产时,背平着蓆,体不倦曲,使儿易产,所采取的体位,称卧产。
指人们饮食过程的喜好,往往反映了体内脏腑寒热虚实的需要,如胃寒的人常喜欢煎炸或热食,燥热的人喜欢清润甜食。故《临证指南医案》云:“食入自适者,胃喜为补。”这种选择于人有一定好处。
书名。14卷。清·蒋宝素撰。刊于1840年。本书为作者所撰的《医略》(共87卷)中的六淫门,计13卷,并附方1卷。书中对风、寒、暑、湿、燥、火及疟、痢、霍乱、瘴气等的辨证治疗分别作了简要论述,并附医案
证名。即咳脓血。为肺痈主症之一。参咳脓血、肺痈条。
位于外耳道以外的全部耳壳的统称。由软骨及皮肤构成。又名耳壳。参见耳条。
病证名。指阴血亏损不能上荣所致的头痛。《兰室秘藏·头痛门》:“血虚头痛,当归、川芎为主。”症见眉尖至头角抽痛,善惊惕,脉芤,或见头隐隐作痛,头晕目花,面色白,心悸等。治宜补血为主,可用四物汤加味。本证
【介绍】:见徐大椿条。
①鼻息、呼吸。《素问·平人气象论》:“呼吸定息脉五动。”②喘息。《灵枢·海论》:“悗息面赤。”③止、结、留滞。《灵枢·百病始生》:“息而成积。”④通瘜。赘肉。《灵枢·邪气藏府病形》:“鼻息肉不通。”⑤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菟丝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多由肾阴虚亏而虚火上炎,或感受风热之邪所致。症见帝中肿胀、疼痛,饮食吞咽不利,甚则肿塞咽喉。若因感受风热者,治宜疏风清热。可选用银翘散、清咽利膈汤等加减;如属肾阴虚亏者,治宜滋阴降火。可选用知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