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全称《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17卷(即《医宗金鉴》卷1~17)。清·吴谦等纂注。编者鉴于《伤寒论》的一些旧注本,每多“随文附会,难以传信”,遂予订正,详加注释,并选集过去注本中能阐发仲景经义的
病症名。指咳而腹满,纳食减少者。《素问·咳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治宜异功散、通理汤、木香顺气散、七气汤加黄连、枳实等。参见咳嗽条。
①指与五脏相应的色、时、音、味、日等五种变化。《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五藏有五变,……肝为牡藏,其色青,其时春,其音角,其味酸,其日甲乙;心为牡藏,其色赤,其时夏,其日丙丁,其音徵,其味苦;……
见《江苏药材志》。为凤眼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又称迴风。多因湿兼风邪,清气不升所致。《证治准绳·杂病》:“戴云,餐泄者,水谷不化而完出,湿兼风也。”《张氏医通·大小府门》:“餐泄者,《史记》名回(迴)风,水谷不化,湿兼风也。风邪干胃,木来贼
书名。又名《张仲景注解伤寒发微论》。2卷。宋·许叔微撰。许氏历述伤寒七十二证证治,介绍某些伤寒证候的用药法,并扼要地辨析了伤寒、中风、风温、温疟等病的脉证,为学习《伤寒论》的辅助读物。
病名。指感受外邪后,蕴伏于里,或因平素内热,复为新邪诱发的一类温病。大多初起即以里热为主,与新感温病初起有表证者不同。伏气源出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一语。《温热经纬》卷二有《
医案著作。中医研究院主编。全书共分八十八病证作为篇目,每一病证之下收载验案一至数例。岳氏有丰富的临证经验,对内科急慢性病均有较深的研究,临床疗效卓著,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此书收集的验案,是对岳氏几十年临
古代对技术精良的医生的称谓。《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上工十全九”。意思是说,上工在治疗疾病上要有90%的治愈率。《素问·八正神明论》:“上工救其萌芽。”《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上工治未病
病证名。见《审视瑶函》。又名混睛、混障症。《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混睛之证,初起白睛混赤,渐生赤脉,遮漫乌睛,或白或赤,漫珠一色,白忌光滑如苔,赤忌赤脉外散,其证初起则先痒后痛,渐致碜涩泪出,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