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控涎丹

控涎丹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控涎丹

药方名称控涎丹

别名子龙丸(《外科垒生集》卷四)。

处方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真者)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

功能主治攻逐痰饮。治痰涎内伏,胸背、手脚、颈项、腰胯突然痛不可忍,内连筋骨,牵引钓痛,坐卧不宁,走易不定,或头痛不可举,昏倦多睡,饮食无味,痰唾稠粘,夜间喉中多有锯声,及手脚沉重,腿冷痹麻,气脉不通等。

用法用量食后及临卧时用姜汤成熟水送下5~10丸。如疾猛气实,酌加用量。

备注本方是从《圣济总录》卷十“趁痛丸”演化而来。参见该条。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

《活人方》卷六:控涎丹

药方名称控涎丹

处方黑丑3两(生熟各半),枳实1两5钱,橘红1两5钱,白芥子1两,朴消3钱,生矾2钱5分,熟矾2钱5分,牙皂1钱5分。

制法白萝卜汁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涤除痰癖伏饮。主男妇素有停痰积饮,隐伏于两胁之下,腰肾肠胃之间,远年则随气走注,为痛屈伸不得,而精神元气犹旺者。

用法用量空心姜汤吞服1钱。

摘录《活人方》卷六

丹溪心法》卷四:控涎丹

药方名称控涎丹

处方甘遂(面裹煨)、大戟(制)、真白芥菜子(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加桃仁泥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身及两胁走痛,痰挟死血者。

用法用量每服5-7丸,渐加至10丸,临卧姜汤送下。

摘录丹溪心法》卷四

《玉案》卷三:控涎丹

药方名称控涎丹

处方大戟2两,白芥子2两,瓜蒌曲2两,薄桂3钱,全蝎8个,雄黄2钱,朱砂2钱。

制法上为末,粉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痰饮症,或漉漉有声,或手足冷痹,气脉不通者。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临卧姜汤送下。

摘录《玉案》卷三

猜你喜欢

  • 疔疮锭子

    药方名称疔疮锭子处方苍耳半钱,白芷半钱,甘草半钱,雄黄半钱,硇砂1钱。制法上为细末,用活蛤蟆挤出脑髓,和五味酥为锭子,五月五日午时修合。功能主治疔疮。摘录《普济方》卷二七三

  • 麻雀粥

    药方名称麻雀粥处方雀儿5只(如常治),粟米1合,葱白3茎。功能主治壮阳暖肾益精。主中老年太阳虚羸弱,阳痿,肾虚多尿,腰酸怕冷等证。用法用量先炒雀熟,入酒1合,煮少时,入水2盏半,下葱,米,作粥食。摘录

  • 开郁正元散

    《济阴纲目》卷五:开郁正元散药方名称开郁正元散处方白术陈皮青皮制香附炒山楂海粉(海蛤代)桔梗茯苓砂仁延胡索炒神曲炒麦芽炙甘草各等分制法上锉为末。功能主治利气行血,和脾消导。治痰饮气血郁结,气不升降,食

  • 利格汤

    药方名称利格汤处方陈皮1钱,滑石1钱,木通1钱,半夏8分,茯苓8分,人参芦1钱半,甘草4分。功能主治关格。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再煎探吐。中气不运者,去滑石、木通、参芦,加人参、白术、升麻、枳

  • 麻根汤

    药方名称麻根汤处方麻根10枚。功能主治血淋;热淋,小便赤涩。用法用量上捣碎,以水2大盏,煎取1大盏,去滓,分2次服,如人行10里再服。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八,名见《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 藿香厚朴汤

    药方名称藿香厚朴汤处方藿香叶厚朴(去粗皮,用生姜60克切片,枣10枚劈破,同煮半日取出,去姜、枣,锉,焙)半夏(浆水浸一宿,切,汤洗七遍,入粟米30克同炒黄,去米)甘草(生,锉)人参白茯苓(去黑皮)各

  • 救逆止利汤

    药方名称救逆止利汤处方人参2两,附子2钱,甘草2钱,干姜2钱,白术1两,茯苓5钱。功能主治伤寒少阴证,恶寒身蜷而下利,手足逆冷。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此方用人参、附子回元阳于顷刻,以追其散失,祛其阴

  • 定喘款气丸

    药方名称定喘款气丸处方苦葶苈(纸上炒)2两,马兜铃根1两,麻黄(去根节)1分,桑根白皮(锉)1分。制法上为末,用蒸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肺腑气虚,触冒风冷,呼吸邪气,喘促痞闷,眠睡不得。用法用

  • 芒消汤

    《千金翼》卷十九:芒消汤药方名称芒消汤处方木防已1两半,白术1两半,鬼臼1两半,芒消2两,芍药2两,当归2两,大黄3两,蜈蚣(炙)2枚,蜥蝎(炙)2枚,甘草1两(炙)。功能主治暴症坚结。用法用量以水7

  • 秦艽当归汤

    药方名称秦艽当归汤处方大黄(煨)12克秦艽枳实各3克泽泻当归梢 皂角仁白术各1.5克红花少许桃仁20个功能主治治痔漏,大便结燥疼痛。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热服。注意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