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十咳之一。《诸病源候论·咳嗽病诸候》:“十曰厥阴咳。咳而引舌本是也。”治宜刺大陵。参见十咳条。
出《灵枢·经脉》。筋性刚劲而坚韧,有约束骨骼的功能。
指儿生下时,头上戴有膜一片,粘腻如胶者。
见《原机启微》卷下。即龙胆饮子,见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人迎,见该条。
即尾骶骨。详该条。
书名。8卷。清·雷丰撰于1882年。此书专论时病(指四时感受六气为病),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的理论,分述春温、风
病名。《医林改错》:“糟鼻子,色红,是瘀血。”详酒齇鼻条。
即犀黄丸,见该条。
病证名。《太平圣惠方》:“中马毒,其状腹痛,吐下青黄白色,水谷解离”。《千金要方》:“儿卒中,马来闻马鸣,马上衣服,马汗气臭,皆令人中忤。”故又名中马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