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腋窝。《伤科补要》:“腋者,肩之下胁之上际,俗名肐(胳)肢窝。”
证名。见应候条。
即白散,见该条。
证名。又称肛头痒痛。《杂病源流犀烛·脱肛源流》:“肛门痒痛,湿与火病也。大肠有湿,流注于肛门,则作痒。宜秦艽羌活汤。甚或生虫,其痒难当,治法与虫痔相同。宜神应黑玉丹、萹蓄汤;外以苦楝根煎汤熏洗。大肠有
又名臂膊。①指上肢(上膊)和前臂部(下膊)。②指上臂外侧。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桑椹,详该条。
病名。即喉痧。又名疫喉、疫喉痧、烂喉痧。本病除发热、咽喉疼痛肿烂外,皮肤还出现痧斑,故名。治以辛凉解表,泄热解毒,滋液养阴等法为主。参见疫喉等条。
阴分有病,不能维系阳气的正常固守功能,出现阴虚阳浮或阴盛格阳等病变。
内科著作。4卷。明·梁学孟撰于1607年。痰火证治专书。故又名《痰火专门》。作者信奉丹溪学说,认为人之病夭,以痰火为患居多。全书137则医论,主要讨论痰火证的病机、脉理、治法与方药,分别叙述痰火证的治
见《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卷五十四。即天麻丸第三方。见天麻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