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内伤

内伤

出《素问·疏五过论》①病因之一类。泛指内损脏气的致病因素。如七情不节、饮食饥饱、劳倦、房事过度等。②病名。指创伤损及肢体深部组织及脏腑、气血的病患。见《外台秘要》卷二十九。又名内损。因跌打、坠堕、碰撞、用力举重、旋转闪挫等外力过重所致,好发于胸及腹部。一般有伤气伤血伤脏腑之分。若伤处肿痛不明显,痛无定处则为伤气;若伤处疼痛显著,皮色发红或青紫,甚则血溢妄行,出现发热寒战呕吐便血尿血咳血等症者为伤血;若胸胁腹中疼痛剧烈、伴有昏厥、吐血、便血等症者为伤脏腑。若伤头部,损及脑髓,则症见头晕目眩、额部有冷汗、言语不清、恶心呕吐、甚至口眼斜。治宜手法外治;合并伤气者,服复元通气散;伤血及损伤内脏者,以活血化瘀为主,可服桃仁承气汤。并详见伤气、伤血、伤脏腑及脑骨伤等条。

猜你喜欢

  • 胸痞

    证名。①指胸中满塞不痛。《症因脉治·胸痛论》:“若胸中满塞而不痛,又名胸痞。”《杂病源流犀烛·胸膈脊背乳病源流》:“大约胸满不痛者为痞,满而痛者为结胸。治法虽始终略同,自有重轻之异。先即胸痞明之。东垣

  • 马牙

    病证名。出《万病回春·初生》。又名上皮疹。即初生儿齿龈上呈散在的淡黄色若米粒大小的圆形结节,内含脂肪渣,往往因妨碍吮乳而引起啼哭。清·程永培《咽喉经验秘传》:“马牙系初生小儿胎内已受热毒,见风即生,但

  • 足少阴络脉

    十五络脉之一。原称足少阴之别。《灵枢·经脉》:“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其别者,并经上走于心包,下外贯腰脊。”本络脉发生病变,可见气逆烦闷,实则小便不通;虚则腰脊疼痛。

  • 程壶公

    【介绍】:见程门雪条。

  • 产后玉门不敛

    见清·沈明宗《医征女科》。即产后玉户不敛。详该条。

  • 上骱手法

    正骨手法。上,是指整复或复位之意;骱,即关节之意。又称复位手法,是运用手的技巧将脱臼之骨复其原位。《伤科补要》卷二:“夫接骨入骱者,所赖其手法也,两手安置其筋骨,仍复于旧位也。”不同部位的脱臼,其手法

  • 蓝花菜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鸭跖草之别名,详该条。

  • 两钓骨伤

    病名。脑骨伤之一。即颞下颌关节窝部损伤。见《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多由打扑所伤。耳肿腮胀,瘀血、疼痛、牙关紧急,不能嚼物。治疗参见颧骨伤条。

  • 济婴撮要

    儿科著作。清·吴灿撰。17卷。刊于1796年。本书系撮要集录多种儿科著作而成。书中对小儿病的诊治、推拿法及辨证治疗等作了概括的归纳整理。

  • 活人葱豉汤

    即葱豉汤第二方,见葱豉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