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南宁市药物志》。为毛大丁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地榆之别名,详该条。
痿证之一。见《证治汇补·痿躄章》。多由劳倦内伤、饮食失调或久病脾胃气虚,不能充养肢体而成。主症为手足痿弱,举动无力。治以补脾益气为主。宜四君子汤。有虚热者,用补气和中汤。《医宗必读·痿》:“气虚,四君
《内经》十二脉之一。同紧脉。《诊家正眼》:“曰急者,紧之别名也。”
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攒竹,见该条。
民间草药著作。又名《简易本草》、《简易草药方图说》。1卷。清·德丰撰,莫树蕃校。刊于1827年。作者通过询访山村乡老的采药实践,共收录南方地方草药60种,大多不见于一般本草文献。每药记其别名、形态、主
见《浙南本草新编》。为农吉利之别名,详该条。
推拿穴位。又称心筋、淡黄筋。出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腕部掌侧横纹,正对中指与无名指之间处。掐之,即转热,使元气流通,除壅塞之患。
见《抱朴子》。即铜绿,详该条。
见《山西中药志》。即凤眼草,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