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伤寒

伤寒

①病名。泛指外感热性病。《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故张仲景伤寒论》以伤寒命名,即为多种外感病的总称。《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②指感受寒邪太阳表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备急千金要方·伤寒》:“王叔和曰:……夫伤寒病者,起自风寒,入于腠理,与精气分争,荣卫否隔,周行不通。病一日至二日,气在孔窍皮肤之间,故病者头痛,恶寒,腰背强重。此邪气在表,发汗则愈。”③指冬季感寒所致的病症。亦名正伤寒。《伤寒例》:“冬时严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又:“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凡有触冒露雾,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详见正伤寒条。④指感受寒邪的浅深程度。《伤寒全生集》卷一:“四时天令,惟冬寒为重,暴寒为轻;伤寒为重,感寒为轻,中寒尤甚重也。”参大伤寒、太阳病等条。

猜你喜欢

  • 目直视

    证名。指目睛不能转动。《华氏中藏经·察声色形证诀死法》:“面(两)目直视者死。”《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直视失溲。”《伤寒明理论·直视》:“伤寒目直视者,邪气壅盛,冒其正气,使神智不慧,脏精之

  • 子呛

    见《大生要旨》卷二。即子嗽。详该条。

  • 针害

    是指针刺时,患者发生组织或器官损伤等异常情况。《灵枢·九针十二原》:“夺阴者死,夺阳者狂,针害毕矣。”由于针刺治疗时选用的针具不当或有损伤,或操作手法粗猛,过深过重,可造成胀痛久留不退,或局部血肿;如

  • 清热如圣散

    《增补万病回春》卷五方。枳壳、天花粉、荆芥、薄荷各五分,黄连、牛蒡子各八分,连翘一钱,栀子六分,甘草三分,灯草十根。水煎服。治舌下肿如核大,取破出黄痰,已痊而复发者。

  • 暑疖

    病名。指夏季发生的化脓性疖肿。又名暑疡、暑令疡毒小疖。《外科启玄》卷七:“夏日受暑热而生,大者为毒,小者为疖。令人发热作胀而痛,别无七恶之证。宜清暑香茹饮,内加芩、连、大黄之类,治之而愈;外加敷贴之药

  • 赤游肿

    出《颅囟经》卷上。即赤游丹。详该条。

  • 臭菖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水菖蒲之别名,详该条。

  • 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

    病名。即牵拉肘,详该条。

  • 俯按山源

    自我推拿方法名。山源即鼻中隔。用第二和第三指之端,分别伸入两鼻孔,挟住鼻中隔,轻轻揉捏。然后,叩齿数遍,以手按鼻片刻。《圣济总录》:“鼻下山源,是一身之武津,真邪之府,守真者所以遏万邪。”

  • 丹轸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丹轸者,肉色不变,又不热,但起隐疹,相连而微痒。”多由热毒蕴结肌肤所致。其证遍身灼红,上起细小疹点,形如麻粒,痒痛微肿。治宜内服消风散,外用白芷根叶煮汤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