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伏兔

伏兔

①人体部位名。指大腿前方肌肉。相当股直肌隆起部,因其形如兔伏,故名。《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下髀关,抵伏兔。”②经穴名。代号:ST32。出《灵枢·经脉》。别名外勾。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大腿前外侧,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距髌底外侧端6寸处(《针灸甲乙经》)。或术者以手腕横纹抵患者膝盖上缘,当中指到达处是穴。一说在膝盖上七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并有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通过。主治腰腿痛,膝冷,下肢麻痹瘫痪脚气;以及股外侧皮神经炎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图53)。

图53

猜你喜欢

  • 羊尿泡

    见《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为马尿泡之别名,详该条。

  • 甘麦大枣汤

    见《金匮要略》。即甘草小麦大枣汤,见该条。

  • 寿亲养老新书

    养生著作。4卷。宋·陈直原撰,元·邹铉续增。刊于1307年。本书是陈直《养老奉亲书》一书的增补本。卷一即《养老奉亲书》原文;卷2~4属新增部分,邹氏从其他各种著作中收集并阐述有关养生、老年保健与食治诸

  • 呆病

    病名。癫病的别称。《石室秘录》卷六:“呆病如痴而默默不言也,如饥而悠悠如失也。意欲癫而不能,心欲狂而不敢。有时睡数日不醒,有时坐数日不眠。有时将己身衣服密密缝补,有时将他人物件深深藏掩。与人言则煎语而

  • 药菖蒲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石菖蒲之别名,详该条。

  • 太阴经病

    病证名。指太阴经受邪引起的疾患。亦称太阴经证。宜辨虚实。《医学心悟·太阴经证》:“太阴经病,自古混同立言,故方药多错乱,今细按之,有三法焉。夫太阴有传经之邪,有直中之邪,有误下内陷之邪,不可不辨也。如

  • 分部

    十二经脉在皮肤上各有其分属的部位,各经脉的病变可反映到其所属部位。《素问·皮部论》:“皮有分部……其所生病各异,别其分部,左右上下,阴阳所在,病之所终。”因此,皮肤上某些变异(如异常色泽、疹点、结节、

  • 膀胱实

    证候名。《备急千金要方》:“左手关后尺中阳实者,膀胱实也。病苦逆冷,胁下邪气相引痛。”“右手关后尺中阳实者,膀胱实也。病苦少腹满,腰痛。”

  • 熊戏

    导引法,系模仿熊的动作的一种体操健身活动,最早见战国(公元前475~221年)《庄子》:“熊经鸟伸。”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中也有熊的摹仿动作,亦称熊经。《后汉书·华佗传》始列入五禽戏中,但无动作

  • 收生

    即接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