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七情

七情

①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志活动,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作为病因是指这些活动过于强烈、持久或失调,引起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致病。《素问·举痛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又包括某些内脏病变而继发的病态情志活动。如《灵枢·本神》:“肝气虚则恐,实则怒。”②药物配伍的七种不同作用。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杀相反(《神农本草经》)。详见各条。

猜你喜欢

  • 泄注

    水泻之古称。出《素问·气交变大论》。又称注泄、注下。以其泄下如水注,故名。详水泻条。

  • 胡次丹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又名葫芦丹,小儿丹毒之一。多因任脉经中湿与热结所致。此丹从脐上起,发黄肿者。治宜内服化湿饮,外用槟榔散涂之。

  • 热汗

    证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亦名阳汗。详该条。

  • 臀上出

    病证名。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指髋关节后脱位。详胯骨出条。

  • 外踝

    骨名。出《灵枢·骨度》。又名核骨。解剖学同名骨。即腓骨下端向外的骨突。

  • 丹溪纂要

    见丹溪先生医书纂要条。

  • 无娘藤

    ①见《广西中草药》。为无根藤之别名。②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菟丝之别名。③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又名无根藤。各详该条。

  • 耆婆万病丸

    即万病丸,见该条。

  • 留求子

    见《南方草木状》。为使君子之别名,详该条。

  • 晚发

    病名。伏气温病的别称。①指冬令受寒,邪伏至“清明”后始发的温热病。《时病论·晚发》:“晚发者,亦由冬令受寒,当时未发,发于来年清明之后,夏至以前,较之温病晚发一节,故名晚发病也。”②指夏受暑湿,留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