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素问·痹论》。又名湿痹。详湿痹条。
见《审视瑶函》卷五。即复明散第一方作汤剂。治视物异色。见复明散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黄狗肾之产于广东者,详该条。
见《岭南草药志》。为山芝麻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素问·气穴论》载:“上纪者,胃脘也。”王冰注:“谓中脘也。”后《类经图翼》等书列作中脘穴之别名。见该条。
医经类著作。任应秋著。此书概括作者多年研究《内经》之心得。对什么叫《黄帝内经》、《内经》成书时代、《内经》所引古代文献、《内经》学术思想、理论体系等十个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研究。议论恢宏,不乏精辟之论见。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大便不通,灸挟玉泉相去各二寸,名曰肠遗,随年壮。”并有注谓:“一云二寸半。”近代多以中极穴旁开2.5寸定位。本穴《腧穴学概论》名肠道。
间日疟的俗称。见《医略十三篇》卷九。详子母疟条。
证名。出《难经·第五十七难》。其状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为痢疾主症之一。《景岳全书·杂证谟》:“凡里急后重者,病在广肠最下之处,而其病本,则不在广肠,而在脾肾。凡热痢、寒痢、虚痢,皆
筋骨结合的地方。《庄子·养生主》:“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