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首蓿

首蓿

出《名医别录》。又名金花菜光风草。为豆科植物紫苜蓿Medicago sativa L.或南苜蓿M.hispida Gaertn.的全草。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苦,平。清热,利尿。治黄疸痢疾,肠炎,痔疮出血,膀胱结石,小便不利浮肿。内服:煎汤,15~30克;捣汁,90~150克。紫苜蓿含皂甙、苜蓿酚(Medicagol)、苜蓿二酚(Sativol)、拟雌内酯(Coumestrol)、大豆黄酮、苜蓿素等。南苜蓿含鹰嘴豆芽素A(BiochaninA)、染料木素、胡萝卜素等。全草提取物在体外能抑制结核杆菌生长,并对小鼠脊髓灰白质炎有效。苜蓿素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每日喂食大鼠,使血中甲状腺素水平增高,有轻度抗氧化作用及雌激素样作用。苜蓿酚、鹰嘴豆芽素A、染料木素、拟雌内酯均有弱的雌激素样作用。

猜你喜欢

  • 碍产

    病名。指分娩时,因脐带绕颈,绊肩而引起的难产。又名碍肩生、绞脐、背包生、坐碍、凝产。杨子建《十产论》;“碍产者,言儿身已顺,门路已正,儿头已露,因儿转身,脐带绊其肩,以致不能生。令产母仰卧,稳婆轻推儿

  • 赫痈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七。即嚇痈。见该条。

  • 地部

    穴位深浅分部名。亦称“地才”。指深层。参见人部条。

  • 橘米

    见《四川中药志》。即橘核,详该条。

  • 痰郁

    六郁之一。见《丹溪心法》卷三。因痰气郁结所致的病证。《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动则喘满或嗽,寸脉沉而滑,是痰郁。”治宜涤痰解郁。用痰郁汤、涤痰汤、升发二陈汤、润下丸等方。参见六郁、郁证条。

  • 脐石症

    病证名。见清·洪金鼎《一盘珠》卷八。指小儿脐部四周肿硬疼痛。

  • 血证论

    书名。《中西汇通医书五种》之一。8卷。清·唐容川撰。刊于1884年。卷1为血证总论;卷2~6对血上干、血外渗、血下泄、血中瘀证及失血兼见诸证的170余种血证的辨证治疗作了较详细的探讨;卷7~8为方论,

  • 治伤寒逐风方

    武威汉代医简《治百病方》方。附子、川椒、乌头各三分,泽泻、细辛、术各五分。为末,每服一方寸匕,酒饮,日三次。治感受风寒,骨节重着痹痛。

  • 双乳蛾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又名双蛾、双鹅风、双鹅。多由肺胃蕴热,复感风邪,风热火毒薰蒸咽喉而发。《喉科指掌》卷三:“此症感冒时邪而发,生于关口上部两边,如樱桃大。”症见咽喉两旁喉核肿起形如乳头,或

  • 周挺

    【生卒】:十世纪【介绍】:五代后蜀医家。撰有《保童方》。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