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颊车

颊车

经穴名,代号sT6。出《灵枢·经脉》。别名曲牙机关鬼床齿牙。属足阳明胃经。位于面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咬肌附着部,用力咬牙时,当咬肌隆起处是穴。(《针灸甲乙经》)。一说在“耳后坠下三分”(《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及咬肌神经,并有咬肌动脉通过。主治口噤不语,口眼歪斜牙痛,面颊肿;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腮腺炎等。直刺0.3~0.5寸;或沿皮刺1~1.5寸。艾条灸3~5分钟(图123)。②人体部位名。指下颌角部,相当于颊车穴所在处。《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出大迎,循颊车。”或指整个下颌骨。《医宗金鉴》:“颊车者,下牙床骨也,总载诸齿,能咀食物,故名颊车。”

图123

猜你喜欢

  • 七号晋象方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阿魏丸,见该条。

  • 山松须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松叶之别名,详该条。

  • 百谷丸

    见《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即大健脾丸,见该条。

  • 能远视不能近视

    病名。见明·倪维德《原机启微》。即能远怯近症。详该条。

  • 香脯散

    《证治准绳·幼科》集七方。精猪肉(薄片)一两,铅粉少许。将肉于炭火上慢炙,旋铺铅粉,炙令成脯,每服少许。治小儿刮肠下痢,噤口不食,闭眼合口至重者。

  • 耳尖

    ①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大成》。位于耳廓上端,卷耳取之,尖上是穴(《奇效良方》)。主治目赤肿痛,目翳,偏正头痛等。直刺0.1寸;或点刺放血。②经穴别名。见《银海精微》。即率谷,见该条。

  • 阳明腑病

    病名。亦称阳明腑证。《伤寒辨证·六经证治》:“潮热、自汗、谵语、发渴、大便闭,揭去衣被,扬手掷足,发斑发黄,狂乱恶热,脉沉数,病在府也。”治宜攻下燥实为主。《医学心悟·阳明经病》:“假如邪已入腑,发热

  • 肺脾两虚

    证候名。多指肺脾气虚。可由肺虚及脾,或由脾虚及肺而致。证见久咳不已,短气乏力,痰多清稀,纳食减少,腹胀便溏,甚则足面浮肿,舌淡苔白,脉虚弱。治宜补脾益肺。

  • 小趾次趾

    即足第四趾。又称次小趾。《灵枢·经筋》:“足少阳之筋,起于小趾次趾,上结外踝。”

  • 保婴易知录

    儿科著作。2卷,补编1卷。清·吴宁澜撰。刊于1812年。上卷鞠养类,论述新生儿的一些护理营养事项,如拭口、洗儿、断脐、灸脐等;下卷及补编为胎疾类、杂症类及疮疡类,分别对婴幼儿各种病症的诊治作了简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