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喉痧治法之一。清·曹心怡《喉痧正的》:“温疠之邪,郁之深而发之暴,不能自出于表,以至上窜咽喉,苟非洞开毛窍,何以泄其毒而杀其势。”又“此证重在发汗,使痧邪外达,则不致酿成危证;体虚者,尤宜急进……即
病名。见《疡科选粹》卷一。即生于胃俞、肾俞之疽。证治同发背。
①尺脉的简称。详寸关尺条。②尺肤的简称。《素问·平人气象论》:“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详尺肤条。
见《外科正宗》。为青黛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五更时咳嗽,或五更时咳嗽加重的病症。见《松厓医经·咳嗽》。《丹溪心法》:“五更嗽多者,此胃中有食积,至此时火气流入肺,以知母,地骨皮降肺火。”《杂病源流犀烛》:“五更嗽,或五更痰多,或清晨痰
见二如亭群芳谱·药谱条。
出《新修本草》。即香蒲,详该条。
出《雷公炮炙论》。即天葵,详该条。
养生学汇编。5卷。清·郑官应辑。刊于1890年。前3卷为国内的养生保健资料,除辑录文史、佛、道诸书养生论述外,合刊了《却病延年动功》、《易筋图说》、《八段锦坐功图》、《真人咏蛰龙法》、《六字延寿诀》、
清·叶天士所创的温病辨证方法。即将外感温病由浅入深或由轻而重的病理过程分为卫气、气分、营分、血分四个阶段,各有其相应的证候特点。病变按卫、气、营、血逐步发展者为顺传;由卫分迅速发展至营分血分者为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