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之一。原称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
《圣济总录》卷十三方。荆芥穗二两,芍药、天麻、川芎、当归、煨三棱、黄芪、鳖甲(醋浸炙)、牛膝(酒浸焙)各一两,木香、人参、石膏、白术、羌活、款冬花、炒陈皮各半两,熟地黄、柴胡各一两半,防风、牡丹皮、大
见《浙江民间草药》。为半边莲之别名,详该条。
见肘后备急方条。
南通王胪卿秘方。见《新编中成药手册》。大黄、黄连、姜淀粉、巴豆霜、川贝母、荸荠粉、制南星、朱砂。微丸剂,每丸0.3克,半岁以内每次服五粒;六个月至三周岁,每超过一个月加一粒;三周岁以上,每超过一岁加五
病名。《咽喉经验秘传》:“此症因心肺停受郁热,风痰上越脏腑。须要看他地位,在上者为元痈;在中者为热痈;在两边者为双喉痈;在下者为页育也。要识得标本,然后治其有余不足。”详见各该条。
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即小产,详该条。
指疾病的发生及其发展变化的机理。包括病因、病位、证候、脏腑气血虚实的变化及其机理。《素问·至真要大论》:“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又“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参见病机十九条条。
指足底。俗称脚底板。
亦称近血。出《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指大便下血,血在粪前。《景岳全书·血证》:“血在便前者,其来近,近者或在广肠,或在肛门。”参便血、肠风、脏毒条。本证可见于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癌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