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辨证。邪热已传入营分,仍有气分证,称营气同病。参见卫气营血辨证条。
见《陕西中草药》。即苍耳子,详该条。
药物学著作。12卷。明·李中立撰。刊于1612年。本书将药物分为草、木、谷、菜、果、石、兽、禽、虫、人10部,收集药物约近500种,每种先以小字记其产地、形态、气味。次以大字记其主治,首载《神农本草经
见《江苏药材志》。为绵枣儿之别名,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牡蛎之别名,详该条。
见苏州医学院等《中草药手册》。为杜仲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刺五加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因足少阳经经气异常而致。《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是主筋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皆痛,缺盆中肿痛
【介绍】:见高士条。
病名。《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形如鼠奶。”日本丹波元坚《杂病广要》脏腑类:“一者肛肠生肉……或似樱桃,或大如豆,时时出血,又如出脓,名曰鼠奶痔。”本病相当于直肠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