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虫病

虫病

病名。泛指因虫所致的各种疾患。《景岳全书·杂证谟》:“虫之为病,人多有之。由于化生,诚为莫测,在古方书虽曰由湿由热,由口腹不节,由食饮停积而生,是因皆有之矣。然以常见验之,则凡脏强气盛者未闻其有虫。正以随食随化,虫自难存。而虫能为患者,终是脏气之弱,行化之迟,所以停聚而渐致生虫耳。然则或由湿热,或由生冷,或由肥甘,或由滞腻,皆可生虫,非独湿热已也。至若治虫之法,虽当去虫,而欲治生虫之本,以杜其源,犹当以温养脾肾元气为主,但使脏气阳强,非惟虫不能留,亦自不能生也。余制有温脏丸方最所宜也。”《证治汇补·虫病章》:“凡虫症,眼眶鼻下必带青色,面上痿黄,或生白斑,或见赤丝,唇疮如粟,或红而肿,或缓而痛,饮食减少,肌肉不生,睡卧不安肠鸣腹痛,口吐清水,目无睛光,甚则沉沉寒热,肚大青筋,或为鬼胎血鳖。”又:“好食茶叶、生米、草纸怪异之物,当因倦少食,今反饮食如常,形健不渴,悉属虫症。”治用化虫丸追虫丸遇仙丹等。参九虫病狐惑等条。

猜你喜欢

  • 金匮要略新义

    书名。余无言编著。本书对《金匮要略》原文予以校订整理,注文部分选取前人学术见解,并发挥己见。本书按原书病证分为35篇,附病证方治表及部分医案,对一些费解或不合理的条文作为删文置于篇末。由于编者试图用中

  • 胃足阳明之脉

    出《灵枢·经脉》。即足阳明胃经。详该条。

  • 野凉薯

    见《湖南药物志》。为土儿之别名,详该条。

  • 合架风

    病名。为牙龈病之不能张口者。多由阳明火毒炽盛所致。《重楼玉钥》卷上:“此症生在上下牙床两根头勾合之处。起一红核肿痛,牙关紧闭,不能开口。”治宜以刀针刺破红肿处,外吹冰硼散。内服清胃散、黄连解毒汤、五味

  • 髓蒸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 春砂仁

    出《古今药物别名考》。为砂仁之处方名,详该条。

  • 金津、玉液

    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治舌卒肿,满口溢出如吹猪胞,气息不得通,须臾不治杀人:刺舌下两边大脉出血……”《针灸大全》列作奇穴,名金津、玉液。位于舌系带两侧静脉上。左称金津,右称玉液。主治重舌肿痛

  • 雷敩(xiào 效)

    【介绍】:南北朝时期宋代药学家。擅长于药物的炮炙方法,著有《雷公炮炙论》,此书专论中药炮炙,并详述炮炙过程中的宜忌,对祖国药物学的发展,有较大的贡献。原书已佚,其内容散见于后代本草书中。

  • 漏下白候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指经漏下血夹有白色液体。参见崩漏条。

  • 本草乘雅

    见本草乘雅半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