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至阳

至阳

经穴名。代号:DU9。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别名肺底。位于背部第七、八胸椎棘突之间,约与肩胛骨下角相平。布有第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七肋间动脉后支。主治咳嗽气喘黄疸胸胁胀闷,脊背强痛;以及肝炎,胆囊炎,疟疾等。向上斜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②指在天之气。马莳注:“天位乎上,为至阳。”《素问·方盛衰论》:“至阳盛,地气不足。”张景岳注:“至阴至阳,即天地之道也。……此借天地自然之道,以喻人之阴阳贵和也。”

猜你喜欢

  • 回浆

    见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为痘疮收靥时发热的证候。详收靥条。

  • 地芙蓉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地不容之别名,详该条。

  • 伤风吐泻

    病证名。感受风寒而引起的吐泻。《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伤风吐泻,身温,乍凉乍热,呵欠烦闷,多睡,口中气粗。”治宜驱散风寒,调和脾胃。用藿香正气散加减。《小儿药证直诀》分:①伤风吐泻身热。症见身热多睡,

  • 瞳人反背

    病证名。指瞳人倾偏一侧之严重者。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瞳人反视。证见眼“珠斜翻倒转,白向外而黑向内也”(《审视瑶函》)。本症为神珠将反之严重者,目珠斜倾于一侧,其黑睛可全为眼眶所掩没。属目偏视之重

  • 早哺

    即下午,申时。《灵枢·病传》:“夏早晡。”

  • 穿板龟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涌泉疽焮肿有痒感者。

  • 热郁

    ①六郁之一,一称火郁。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而化热。主症有头痛、口干苦、情绪急躁、胸闷胁胀、嘈杂吞酸、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目赤耳鸣,舌红苔黄,脉弦数等。②亦作热遏。指热邪阻遏于内不能透泄。主要表现为心

  • 水侧耳

    见《四川中药志》为鸡肫草之别名,详该条。

  • 脏脉

    ①五脏之经脉。《素问·热论》:“治之各通其藏脉。”一说指手足三阴三阳之经脉。②真脏之脉。详真脏脉条。

  • 丹鼎

    即药鼎,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