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半夏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张蕃芝《生生要旨》:“妊娠阴阳失和,胎气不安,以致腹中作痛,时有漏下,俗名漏胎,又名漱经。宜胶艾汤主之。”详胎漏条。
同样都是以保养精气为目的。《灵枢·五乱》:“补泻无形,谓之同精。”
见阴阳失调条。
二十四节气之一。我国习惯作为冬季开始的节气。《汉学堂经解》所集崔灵恩《三礼义宗》:“冬,终也。立冬之时,万物终成,因为节名。”这时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丁同“疔”,火丁为十三丁之一,状如汤火烧灼,疮头黑靥,四边有皰浆,又如赤粟米,治见疔疮条。
耳骨之一。解剖学同名骨。左右耳各一,在鼓室内腔上部,其形似镫,故名。
见《圣济总录》卷六十五。详久咳条。
①宋代翰林医官院医官职称,系一般下级之医官职务,官阶从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②辽时医官的名称。
出《本草经集注》。即鲜生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