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喉科指掌》卷四。详左阴疮条。
秋令收敛之气。《素问·气交变大论》:“收气不行,长气独明。”
证名。出《灵枢·五邪》。指因眩晕而跌倒。参见眩晕、中风条。
即产后阴下脱。详该条及子宫脱垂条。
病名。多由肾阴亏损,虚火上尖,薰灼咽喉所致。症见咽喉干痛,睡醒后尤甚。咽生疮而溃烂,其色不鲜,饮食有碍,甚或懒言。治宜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汤、大补阴丸等加减。
见《丹溪心法》卷三。即三才封髓丹第一方,见三才封髓丹条。
见《土宿本草》。为消石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又名敦疽、足指发。即除大指(趾)外发于四趾之脱疽。证治见脱疽条。
出《新修本草》。为青木香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清代名医。字六吉。安徽歙县人。1736年以后(乾隆年间)官至太医院判,与刘裕铎一起主编清代重要综合性医学丛书《医宗金鉴》,包括医学各科共15种,其中《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