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死不下
即死胎不下。详该条。
即死胎不下。详该条。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黄堇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即眉心疔。见该条。
出《傅青主女科》。即交接出血。详该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厚朴之药材名,详该条。
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小便颜色较正常时黄,甚至带红色,有寒热虚实之辨。《杂病源流犀烛》卷七:“小便黄赤,实热病也。凡脏腑皆能为之,而下焦更甚。经曰:肝热病者,小便先黄。宜火府丹。又曰:胃气
病名。指疔之生于唇棱偏里者。《医宗金鉴》卷六十五:“反唇疔发唇里棱。”初起形如粟米,色紫坚硬。肿甚麻痒木痛,寒热交作,烦闷作呕,甚则令唇外翻。详唇疔条。
见《本草纲目》。为干姜之别名,详该条。
见顾膺陀《妇科集·调经门》。即指经行先期。详该条。
宋代医官职称。其职位仅次于太医局令,协助太医令主管太医局工作。
指脏与腑之间的互相联系和影响。人体脏与腑的配合,体现了阴阳、表里相输相应的关系。脏的经脉连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脏行气于腑,腑输精于脏,病变时又互相影响,互相传变。《灵枢·本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