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三。即颏痈。见该条。
《灵枢·九针论》:“长针取法于綦针。”
病名。即酒疸。《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又:“酒黄疸者,或无热,靖言了了,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参见黄疸、酒疸条。
病名。莨菪别名闹羊花、黄杜鹃、羊踯躅,又名天仙子。因误服莨菪叶、根、花、枝、种子过量而出现中毒症状者。症见面红,烦躁,哭笑不止,谵语,幻觉,口干肤燥,瞳孔散大,脉数等。严重者可致昏睡,肢强挛缩,甚至昏
见《闽南民间草药》。为冰糖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世医得效方》卷十五。即子宫脱垂。详该条。
古病名。指鬾病兼有发热,大便黄而恶臭者。治法见大便恶臭条。
病名。为风湿热三种邪气侵袭皮肤所致。主症为局部皮肤发痒、皮疹多呈对称性发生,呈多形性,如发红,水肿,丘疹,水疱,糜烂,渗出胶粘状液体,无一定的发病部位,但多发生于面部和四肢;女性的乳房和外阴,男性的阴
见《新疆中草药手册》。为荭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青岛中草药手册》。为石花之别名,详该条。